成年分离恐惧症

成年分离恐惧症
  分离恐惧症常见于儿童时期,我们称为分离性焦虑。那么成年出现的分离恐惧症,属于依赖性人格。
  依赖性人格是什么样的呢?依赖性人格往往缺乏独立性,经常感到无助无能,缺乏精力,害怕被别人遗弃,将自己的需求依附于他人,过分顺从他人的意思,让他人安排自己的生活。他们宁愿放弃自己的爱好、兴趣,只要能找到一座靠山,时刻得到别人对他的温暖就心满意足了。这种处事方式使他们越来越懒惰、脆弱、缺乏自主性与创造性。他们会处处委曲求全,他们会越来越觉得压抑,但是他们会放弃自己的这种追求和爱好。
  那么这种分离性焦虑如何克服呢?药物治疗是不满意的,主要靠心理治疗、行为训练,让患者有什么问题多商量,让患者自己做主,自己锻炼自己,多做事儿,多学习,多运动,增加和社会接触的机会,慢慢地提高自己的独立性自主性。

成年分离恐惧症相关阅读

恐惧症分哪些

恐惧症分哪些:
  恐惧症是指患者对某些外界的一些客体,或者与人交往时产生一种恐惧和紧张不安,可以表现为脸红,出汗,心跳、血压变化,恶心,甚至晕厥。患者会出现回避反应,患者明明知道客体对他们并没有真正的威胁,知道这种恐惧不合理,但是在相同的场合下,仍然反复出现这种恐惧的情绪和回避的行为,难以自制,以致影响到他正常的生活。
  恐惧症在临床上恐惧的对象很多,可有数百种,我们在临床上将这种恐惧症分为三大类:
  第一大类,场所恐惧症。场所恐惧症主要表现为患者不敢进入公共场所,比如商店、汽车站、剧院、教室等这些人多,公共场所人群比较聚集的地方。
  第二是社交恐惧症。社交恐惧症主要表现为在社交的时候害羞,感到尴尬、笨拙、拘束不安,怕成为人们聚焦的对象,所以他在社交的情况下,他也不敢和人对视,也就是不能眼神的交流,不敢在公共场合讲话,不敢与重要的人物谈话,会表现脸红。
  第三种,恐惧症称为单一恐惧症,指患者对某一特殊的一个物体产生恐惧。

恐惧症吃什么药

恐惧症吃什么药:
恐惧症是一种以过分地不合理地惧怕外界某种客观事物或者情境的一种神经症。一般情况下,病人知道这种恐惧反应是过分的、不合理的。但是在相同的场合下面仍然会反复的出现,难以控制。在恐惧发作时候还会有明显的焦虑症状以及自主神经的症状。患者会尽量回避这种让他恐惧的客观事物或者事情。恐惧症大概分为三种情况,一种是场所恐惧,第二是社交恐惧,第三是单一恐惧。
它的治疗主要就是行为治疗,进行暴露或者脱敏治疗,也可以跟脱敏治疗同时进行。对于恐惧症吃什么药,由于在恐惧的时候患者会伴有明显的焦虑症状,所以可以用一些抗焦虑抗抑郁的药物。抗焦虑抗抑郁的药,我们先可以选择五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比如氟伏沙明、舍曲林、艾司西酞普兰以及氟西汀等等。还有一些苯二氮卓类的药物以及β受体阻滞剂,也可以缓解患者的焦虑。患者的焦虑情绪缓解以后,可以增强患者接受治疗的信心,所以药物治疗对患者有一定的帮助。

社交恐惧症怎么办

社交恐惧症怎么办:
  社交恐惧症主要表现为对社交场合的恐惧。在面临社交场合的时候觉得紧张、恐惧、脸红,所以他们会回避社交场合。一旦发现有人注意自己,就会感到脸红,不自然,不敢抬头,也不敢与人对视,在公共场合不敢讲话。即便是聚会也不敢坐在前面,怕被发现,所以这样的话会明显影响到患者的社会功能。患者自己也感到痛苦,觉得自己怎么和别人不一样,觉得什么都害怕。
  其实社交恐惧是能够治疗的,而且也是能够治好的。它的主要治疗的方法包括心理行为的治疗和药物治疗。心理行为的治疗包括认知治疗、脱敏疗法、暴露疗法。这些治疗在医生指导下需要逐步的进行,在治疗过程当中,也需要忍受痛苦。而恢复需要有逐步恢复有一个过程。社交恐惧在面临这种社交场合的时候,往往会伴有明显的焦虑,紧张的情绪,会伴有一些躯体的植物神经系统的症状,比如出汗、脸红、手抖等等。这种情况下,我们在进行心理治疗的同时,可以配合一些药物治疗。最简单的我们可以服用一些苯二氮卓类药物,这些药物能够很快的缓解患者的这种紧张、焦虑情绪。

上班恐惧症是什么意思

上班恐惧症是什么意思:
  上班是每个人都要做的事儿,在工作当中难免会遇到很多的事情,在工作中也会承受许多的压力,就可能会产生不良的情绪,而引起上班恐惧。尤其我们在长假休息的时候,休息时候我们的生活活动范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有的人会外出旅游,有的会走亲访友,也有的会参加各种聚会,身心都在放松,与平日里的工作状态形成了很大的反差。再想到上班就会产生上班的恐惧。上班的恐惧主要表现有:
  第一是不想上班,一想上班就感到有些焦虑的情绪,恐惧工作。
  第二,上班的时候,有几天会打不起精神,上班的工作效率低下,容易打瞌睡等等。
  那么上班的恐惧症怎么调整呢?可以这样调整:
  第一要保证充足的睡眠,恢复到正常的作息,每天保证6到8小时的睡眠时间,不要熬夜。
  第二,合理的饮食,饮食上要多吃水果,多吃一些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不要再每天大酒大肉那样吃。
  第三,适当的运动。利用业余时间可以当打球、跑步等等。适当的运动有利于尽快恢复。
  第四,每天可以做几次深呼吸,深呼吸有利于让你的身体放松,也能有利于改善睡眠。
  这样做就可以使你的精力和心态恢复到正常的工作状态当中。

开学前恐惧症

开学前恐惧症:
  学生在假期期间可以尽情的放松,不用考虑学习。家长也对他们没有严格的要求,生活也没有规律,心情也特别放松。但是快到临近开学的时候,可能就会想到我的作业还没有完成,到学校还要面临紧张的生活,这时候就会产生一种对学校的惧,我们称为开学前的恐惧。
  这种恐惧它不是一种疾病学的诊断,也不是一个医学的诊断,它只是一种情绪的问题。只是学校要开学了这个特殊的事件,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或者平时他就不愿意、不喜欢这种学校的生活,不愿意学习。或者是对学校的生活适应能力较差,或者是自己本来学习很好,假期过度的放松了,作业没有完成好,他都会出现这开学前的恐惧。
  那么开学前的恐惧也不要紧,是能够完全调整过来的。我们在开学前就应该提前做好调整的准备。还没有开学我们就要改变这种无忧无虑的生活习惯,一定要把生物钟调整过来。作息要有规律,要早睡早起。平时还要注意锻炼身体,还要保证自己良好的睡眠。平时也可以看看书,提前预习。新学期开学了,我们准备要学什么,要提前进入学习的状态。

(0)

相关推荐

  • 怀孕恐惧症的原因

    怀孕生子是女性的生理功能,但并不是所有女性都对怀孕抱有期待,因为怀孕会对女性的心理和生理都产生影响,有些女性因为害怕身材走样,害怕难产或生出畸形儿等原因而对怀孕产生恐惧,这种心理是…

    11-14
    12
  • 婚前恐惧症的表现

    女性更容易出现婚前恐惧症,主要的表现为,担心失去个人魅力,还有担心自己的婚姻失败,对于婚后做家务的担心,还有就是对婆媳关系的担心和婚后的自由问题,都让女性朋友们出现紧张焦虑的情绪,…

    10-18
    13
  • 巨像恐惧症怎么克服

    说到恐惧症,估计很多人都知道,也有可能被它折磨过,纠缠过,但是对于巨像恐惧症,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是什么了,巨像恐惧症就是非常害怕巨大的东西,看见轮船、飞机甚至是大云团都会胆怯,那么…

    11-13
    13
  • 心理恐惧症怎么克服

    心理恐惧症怎么克服:   心理恐惧症实际上是指的恐惧症,是指患者在对外界的某些物体或者与人交往的时候,产生的一种异常的恐惧和紧张不安,因而出现回避。患者也知道这种客体对自己并没有真…

    12-23
    14
  • 有开学恐惧症怎么办

    有开学恐惧症怎么办:   在放假的时候,学生都是非常放松的,没有学习的压力,无忧无虑,甚至熬夜上网等等。想到将来要开学,想到开学的压力,学校紧张的生活,可能会产生一种恐惧焦虑的情绪…

    11-18
    10
  • 恋爱恐惧症的表现

    由于在恋情中受过伤害,或者是自己的父母相处的方式让自己感到不安,都会引起患者出现对恋爱的恐惧,也就是患有恋爱恐惧症,但是恋爱和婚姻本就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此可见这种疾病的出…

    12-03
    9
  • 如何克服焦虑恐惧症

    如何克服焦虑恐惧症:   如何克服焦虑恐惧症。我们首先要了解一下焦虑恐惧症。其实焦虑恐惧症它不是一个病,而是两个表现。第一是焦虑,第二是恐惧,也就是焦虑症和恐惧症。   焦虑是没有…

    11-21
    14
  • 恐惧症分为哪些种类

    恐惧症分为哪些种类:   恐惧症有哪些类型呢,我们先聊一聊什么是恐惧症。恐惧症是以恐惧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神经症。患者对某些特定的对象或处境产生强烈的不必要的恐惧感、恐慌感。严…

    12-01
    8
  • 如何克服上台恐惧症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可能都会有一些需要上台的经历,比如需要给自己的工作进行汇报,或者是教师需要开家长会等等,如果患有上台恐惧症那么毕竟就会造成很大的影响,所以对于患有上台恐惧症的患者…

    11-14
    15
  • 什么是社交恐惧症

    社交恐惧症其实就是害怕去人多的地方,不愿意跟陌生人打交道,甚至连熟人都尽量避免见面。严重的社交恐惧症患者,不愿意跟任何人接触,属于严重心理问题,也是内心不自信的表现,跟焦虑、抑郁也…

    11-20
    13
  • 视线恐惧症能治好吗

    视线恐惧症是一种常见的社交恐惧症的类型,患有这种疾病的患者视线不敢和其他的人接触,甚至严重的害怕出现在社交的场合,但是自己明知道这样做是非常不对的,却又很难控制,所以患者们都希望自…

    12-03
    15
  • 死亡恐惧症怎么克服

    死亡恐惧是人类的一个主题,生老病死是每个人都要面临的,我们从出生的那一刻,就是慢慢在走向死亡,这类人可能早年有一些不安全的经历导致他对死亡特别敏感,往往不从哲学意义上探讨死亡,更多…

    11-18
    15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