萎缩性胃炎属于什么:
萎缩性胃炎其实是一个病理的诊断,是指胃的腺体明显减少,这时候叫做萎缩性胃炎,但是现在大家也发现,病理取完以后,除了萎缩还有一些肠化。肠化从理论上讲,是腺体的减少以后,正常的胃的腺体结构被肠上皮所代替,其实这也属于一种特殊的萎缩,叫做化生性萎缩,所以萎缩性胃炎其实是一个病理诊断。
但是提到萎缩性胃炎,大家可能有点谈虎色变的感觉,觉得萎缩、肠化和胃癌相关,其实并不然,萎缩性胃炎可以根据萎缩的程度,分为轻、中、重,并且根据萎缩的范围,可以分为胃窦为主,胃窦胃角为主,随后发展有可能胃体、贲门口都可以受累,局灶性的萎缩性胃炎,它的癌变率其实非常低,只有全胃的萎缩、大片的萎缩、伴有重度的肠上皮化生,那可能才跟胃癌有一定的关系,所以大家不用谈虎色变,说到萎缩就害怕癌变。
萎缩性胃炎属于什么相关阅读
胃疼要怎样缓解
胃疼要怎样缓解:
说到胃疼,很多人把上腹痛都归结于胃疼,其实不然,上腹除了胃以外还有胆囊、胰腺、甚至肾结石也可以引起上腹痛,所以大家不要以为上腹痛就一定是胃疼,如果真的是胃疼,要分清是由什么原因引起来,有的时候由胃酸引起,这时候吃点容易消化的食物,可能会缓解疼痛;但有时候是胃痉挛,这时候可以拿热毛巾敷一敷,有时候也有助于缓解疼痛;
但是一定要排除是否由胆囊、胰腺和肾引起,如果是胆囊疼痛,比如说胆结石引起的胆绞痛,这个时候进食反而会有助于疼痛的缓解;胰腺引起的疼痛往往疾病就比较严重,这时候的疼痛是持续性、反复越来越重,这时候就需要及时到医院来就诊;肾结石也可以引起上腹痛,但往往疼痛可以向后背放射,有时候伴有小便的异常,可能也需要及时的就诊。所以综上所述,上腹痛应该明确原因,如果单纯的胃痛,通过饮食的调节和休息能有助于胃疼的缓解。
萎缩性胃炎的症状
萎缩性胃炎的症状:
萎缩性胃炎的原因目前并不是非常明确,现在知道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与幽门螺旋杆菌有关,幽门螺旋杆菌可以导致胃部的炎症,慢性炎症的持续存在可以导致黏膜的萎缩,进一步造成萎缩性胃炎的发生;
第二,局灶性的胃窦萎缩,有人研究可能跟胆汁反流有一定的关系;
第三,萎缩性胃炎有可能跟不当的饮食也相关,比如长期的饮酒吸烟,长期吃过于油腻的食物,暴饮暴食等都可能加重胃的负担, 从而造成胃的疾病,是否能引起萎缩性胃炎也存在一定的争议。
所以目前来说,能明确的萎缩性胃炎的原因,一个是幽门螺旋杆菌,所以如果萎缩比较严重,建议HP阳性也就是幽门螺旋杆菌阳性的情况下,一定要根除幽门螺旋杆菌,有可能会减慢萎缩性胃炎进一步的发展。
浅表性胃炎是什么原因
浅表性胃炎是什么原因:
浅表性胃炎是黏膜有一些炎症细胞的浸润所导致,其实每个人如果去做胃镜,内镜下很少会诊断是正常胃黏膜,往往都会有浅表性胃炎,就像脸上的皮肤与婴儿的皮肤相比较,脸上有可能都有一个坑,有个疤,会有一个皱褶,这虽然不正常,但是也不是很严重的疾病。
浅表性胃炎就有类似的表现,它由于我们每天进食食物,胃黏膜与食物的接触、研磨,黏膜会有些红斑,会有一些小的糜烂,这时候如果是单纯的红斑,取病理的情况下就会有炎性细胞,那就诊断浅表性胃炎。所以大家得了浅表性胃炎并不用担心,这就是自己正常的皮肤的一个表现一样,主要也是根据症状而对症治疗,有时候不需要吃药,注意饮食结构的调整,自己的浅表性胃炎也完全能够没有任何症状。
浅表性胃炎表现
浅表性胃炎表现:
浅表性胃炎其实并没有特异的症状,它可以由于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表现,主要表现有以下几种:
第一,可以有早饱,吃完饭以后吃一点就觉得有点饱胀,进食不多,就觉得腹胀;
第二,可以有上腹的隐痛、反酸、烧心等症状,所以它可以出现消化不良,与胆囊结石相同的症状,也可以出现类似消化性溃疡的症状,其实都不是非常严重。浅表性胃炎其实并不严重,所以它的症状往往都不是非常重,如果出现持续的烧心,上腹疼痛,甚至能够疼醒,伴有后背的不适,或者吃一些东西都会觉得哽噎,这时候就有可能是报警症状,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做胃镜如果诊断浅表性胃炎,大家不要以为这么严重的症状就是浅表性胃炎,有可能需要进一步做腹部B超、甚至腹部CT的检查,来除外其它严重的疾病。总而言之,浅表性胃炎并没有严重的症状,它可以引起轻度的,一些非特异性表现的症状,所以大家面对浅表性胃炎的时候,更多的是饮食结构的调整,有可能很快症状就能缓解。
慢性胃炎怎么调理
慢性胃炎的调理:一是生活习惯,饮食习惯的改变。二是搭配药物的合理应用,两者都很重要。由于引起慢性胃炎的病因不同,因此在治疗上也会有所不同。比如慢性胃炎,最常见的病因是幽门螺杆菌感染。对于这一类原因引起的慢性胃炎,一般采用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这是必须的。有些老年患者患有骨关节炎,长期口服非甾体类的抗炎药物,同样会引起慢性胃炎、胃溃疡。因此对于这一类的病人,就需要停用上述这些药物,应用制酸护胃的药物进行治疗。总之慢性胃炎的治疗、调理也是因人而异,不同原因引起,需要采取不同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