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症现在好了,以后还会复发吗。对于这个问题,我就告诉他你来就诊的时候,我就告诉你为什么自己会发生焦虑症呢。有些病人可能比较清晰,有些病人可能比较模糊,我就告诉他了为什么会发生焦虑症。焦虑是我们大家都会经常碰到的问题,为什么自己会发病,第一与自己的性格有关系,第二与自己所遇到的人和事有关系。所以那自己的性格怎么办呢,就是比别人考虑的多、想的多、想的远,自己总是把问题看得比较重、比较大。有些人无所谓,事情发生了过了就过了,可是我们有人不,他总是在不停的在想,所以说我经常开玩笑是一个认真的人。为什么好这一次是治好了,这次可能是比方说我们说最通俗的问题,这次是考学没考上发生了焦虑,那下一次有些人可能,当我碰到结婚的时候呢,当我碰到离婚的时候,当我碰到工作升迁的时候怎么样,当我碰到家庭变故时候怎么样,他可能又会出现这些问题。实际焦虑的发生来源于我们自己的认识,也就是我们来源于自己的心里的体验。你说会不会发生。我有时候经常说感冒,我开春得了感冒,秋天也得了感冒,冬天还得了感冒,感冒会发生吗,你说会。为什么,感冒它每次发生的流行病毒不一样,那对它影响我们焦虑,影响我们抑郁发生的事件又不一样,事件不一样来源我们的认识也不一样,所以说我们说应该正确客观来说,焦虑会发生吗,可能会发生。
焦虑症好了还会不会复发相关阅读
焦虑症的症状
焦虑是每个人都有的一种情绪,但焦虑症却是一种疾病,它使患者无法正常的工作和生活,生活中的每一件事都因为无法控制的焦虑情绪而办不好,使得心情更差,从而形成恶性循环。有些人患有焦虑症却不知焦虑症,没有办法对症下药,下面我们就说一下焦虑症的症状,让大家更好的了解焦虑症。
焦虑症的表现
1、情绪的改变
当出现焦虑现象的时候,患者最突出的症状是持久的情绪低落,往往都是表情阴郁,无精打采,甚至还会哭泣。患者常用“郁郁寡欢”、“凄凉”、“沉闷”、“空虚”、“孤独”、“与他人好像隔了一堵墙”之类的词来描述自己的心情。患者经常感到心情压抑、郁闷,常因小事大发脾气。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多数时间情绪是低落的,即使其间有过几天或1~2周的情绪好转,但很快又陷入抑郁。
即使这样,患者抑郁程度一般并不严重,他们的情绪反应依然是存在的,通常几句幽默解嘲的警句,就能使他们开怀大笑。一场轻松的谈话,能使之心情暂时好转。患者本人也能够觉察到自己情绪上的不正常,但往往将之归咎于他人或环境。
2、认知改变
患者对日常活动缺乏兴趣,对各种娱乐或令人愉快的事情体验不到愉快,常常自卑、自责、内疚。常感到脑子反应迟钝,思考问题困难。遇事老向坏处想,对生活失去信心,自认为前途暗淡,毫无希望,感到生活没有意义,甚至企图自杀。
3、意志与行为改变
患有焦虑症的人意志活动减低,无法正常专心工作,即使患者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但是却不能脚踏实地去做。患者处处表现被动和过分依赖,心理上的症结在于不愿负责任。一般说,抑郁性神经症很少自杀,但也有部分患者感觉活着空虚,人生乏味,声称想死。
4、躯体症状
约80%的病例,以失眠、头痛、身痛、头昏、眼花、耳鸣等躯体症状为主向医生求助。这些症状往往给人体诉多而易变的感觉,有些症状可以长期存在,但无明显加重或缓解。这些症状多随着抑郁情绪的解除而消失。
如何自我缓解焦虑症状
1、增加自信
自信是治愈神经性焦虑的必要前提。一些对自己没有自信心的人,对自己完成和应付事物的能力是怀疑的,夸大自己失败的可能性,从而忧虑、紧张和恐惧。因此,作为一个神经性焦虑症的患者,你必须首先自信,减少自卑感。应该相信自己每增加一次自信,焦虑程度就会降低一点,恢复自信,也就是最终驱逐焦虑。
2、自我松弛
也就是从紧张情绪中解脱出来。比如你在精神稍好的情况下,去想象种种可能的危险情景,让最弱的情景首先出现。并重复出现,你慢慢便会想到任何危险情景或整个过程都不再体验到焦虑。此时便算终止。
3、自我反省
有些神经性焦虑是由于患者对某些情绪体验或欲望进行压抑,压抑到无意中去了,但它并没有消失,仍潜伏于无意识中,因此便产生了病症。发病时你只知道痛苦焦虑,而不知其因。因此在此种情况下,你必须进行自我反省,把潜意识中引起痛苦的事情诉说出来。必要时可以发泄,发泄后焦虑症状一般可消失。
什么是焦虑症
据估计,我国约有五千万以上的焦虑症患者,无论什么年龄阶段,都有可能患上焦虑症,且女性往往多于男性,焦虑症严重影响着人们的正常生活和工作。想要治疗焦虑症,就要先全面了解它,人们对焦虑症都有一个模糊的认知,但却没有真正的了解,什么才是焦虑症呢?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
焦虑症,又称为焦虑性神经症,是神经症这一大类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以焦虑情绪体验为主要特征。可分为慢性焦虑,即广泛性焦虑和急性焦虑,即惊恐发作两种形式。主要表现为:无明确客观对象的紧张担心,坐立不安,还有植物神经功能失调症状,如心悸、手抖、出汗、尿频等,及运动性不安。注意区分正常的焦虑情绪,如焦虑严重程度与客观事实或处境明显不符,或持续时间过长,则可能为病理性的焦虑。目前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遗传因素、个性特点、认知过程、不良生活事件、生化、躯体疾病等均有关系。
临床表现
1.慢性焦虑(广泛性焦虑)
(1)情绪症状:在没有明显诱因的情况下,患者经常出现与现实情境不符的过分担心、紧张害怕,这种紧张害怕常常没有明确的对象和内容。患者感觉自己一直处于一种紧张不安、提心吊胆,恐惧、害怕、忧虑的内心体验中。
(2)植物神经症状:头晕、胸闷、心慌、呼吸急促、口干、尿频、尿急、出汗、震颤等躯体方面的症状。
(3)运动性不安:坐立不安,坐卧不宁,烦躁,很难静下心来。
2.急性焦虑(惊恐发作)
(1)濒死感或失控感:在正常的日常生活中,患者几乎跟正常人一样。而一旦发作时(有的有特定触发情境,如封闭空间等),患者突然出现极度恐惧的心理,体验到濒死感或失控感。
(2)植物神经系统症状同时出现 如胸闷、心慌、呼吸困难、出汗、全身发抖等。
(3)一般持续几分钟到数小时 发作开始突然,发作时意识清楚。
(4)极易误诊:发作时患者往往拨打“120”急救电话,去看心内科的急诊。尽管患者看上去症状很重,但是相关检查结果大多正常,因此往往诊断不明确。发作后患者仍极度恐惧,担心自身病情,往往辗转于各大医院各个科室,做各种各样的检查,但不能确诊。既耽误了治疗也造成了医疗资源的浪费。
治疗
焦虑症是神经症中相对治疗效果较好,预后较好的疾病。通常采用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
1.药物治疗
医生一般会根据患者病情、身体情况、经济情况等因素综合考虑。一般建议服药1~2年左右。停药及加量请咨询医生,不可自行调整药物治疗方案。在服药期间,注意和医生保持联系,出现副作用或其他问题及时解决。
(1)苯二氮卓类药物(又称为安定类药物) ①优点:见效快,多在30~60分钟内起效;抗焦虑效果肯定;价格较便宜。②缺点:效果持续时间短,不适合长期大量使用;有可能产生依赖。常用药物:劳拉西泮、阿普唑仑,一天2~3次。属于短中效的安定类药物,抗焦虑效果好,镇静作用相对弱,对白天工作的影响较小。使用原则:间断服药原则,焦虑严重时临时口服,不宜长期大量服用;小剂量原则,小剂量管用就不用大剂量;定期换药的原则,如果病情需要长期服用,3~4周就更换另一种安定类药物,可以有效避免依赖的产生;换药时,原来的药慢慢减,新加上的药慢慢加。如果患者年龄偏大,服药剂量不大,疗效较好时,也可以不换药。只要安定类药物服用的剂量不增加,在正常范围内,疗效不减弱,就可以认为没有产生依赖性。
(2)抗抑郁药 因为焦虑的病因会导致机体神经-内分泌系统出现紊乱,神经递质失衡,而抗抑郁药可使失衡的神经递质趋向正常,从而使焦虑症状消失,情绪恢复正常。①广泛性焦虑 常用治疗药物是帕罗西汀、艾司西酞普兰、文拉法辛、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等。②惊恐发作 常用治疗药物是帕罗西汀、艾司西酞普兰、氯米帕明等。
(3)这类药物的特点 抗焦虑效果肯定、从根本上改善焦虑、无成瘾性,适合长期服用、抗焦虑效果见效慢,2~3周后起效,常常需要同时短期合用安定类药物、价格偏贵。
2.心理治疗
心理治疗是指临床医师通过言语或非言语沟通,建立起良好的医患关系,应用有关心理学和医学的专业知识,引导和帮助患者改变行为习惯、认知应对方式等。药物治疗是治标,心理治疗是治本,两者缺一不可。
还有适合焦虑症患者的心理治疗生物反馈治疗、放松治疗等等。
减轻焦虑须少喝咖啡
据英国《太阳报》报道,根据英国精神健康基金会的数据显示,超过700万人陷入焦虑中。英国兰卡斯特大学的心理学专家博士说,工作中的挫折将带来长期的心理疾病,尤其是当你担忧自己会被炒鱿鱼时,都会伤害你的健康,不过,学学以下6招有助于帮你在危机中下保持镇定:
1.减少摄入咖啡因:研究表明过多的咖啡和能量饮料能增加血压,甚至导致心悸。不但不能减轻焦虑,反而会加重。
2.散步行走:有氧锻炼有助于你消耗体内额外的肾上腺素,从而战胜压力。
3.获取充足睡眠:担忧财务会影响你的睡眠方式,这样会使你压力更大。你的身体需要睡眠来放松。
4.平稳呼吸:急速的喘息是一种最主要的焦虑症状,所以平稳呼吸能缓解焦虑。屏住呼吸10秒钟,然后缓缓释放气息,持续3秒钟。这样做一分钟,会降低你的血压和心率。
5.戒烟:很多人都习惯心烦时抽烟,你也许认为抽一口烟可以让你定下神来。但是,尼古丁是一种兴奋剂,从长远来看只能使事情变得更糟。
6.告诉你的配偶:告诉你的配偶你的焦虑,这个可以成为你心理和精神的助推剂。库珀博士说,没有比聆听更能帮助你承担你的压力。
女性焦虑发脾气是什么原因
女性到了50岁会出现焦虑、发脾气等症状,我们归结为更年期综合症,最新研究发现甲状腺异常也会出现此类症状。甲状腺,是一种蝴蝶领结形状的、包裹在气管外面的腺体。它与人的情绪有关联。
你是否经常觉得疲乏、健忘、无精打采,对什么事都提不起兴趣吗?这些小情绪、小毛病不至于要去看精神科医生,但却会使生活质量下降。最新研究显示,这些看似不起眼的情绪问题的根源也许是你的甲状腺。研究者们正在探索轻微的或临床症状不明显的甲状腺问题和某些患者精神困扰间的联系。
用甲状腺类药物治疗抑郁和焦虑
在一些有抑郁、焦虑和其他精神困扰的患者身上,医生常常会发现他们的甲状腺激素水平异常。通过治疗甲状腺,他们发现患者的情绪、记忆以及认知能力改善了。在回顾亚临床甲状腺机能减退及情绪的资料之后,美国精神病专家和同事们总结说,治疗亚临床甲状腺这个影响2%美国人的问题,可以减轻一些患者的精神疾病的症状,甚至可以预防未来认知功能的衰退。博士说:“有精神疾病症状的病人告诉我们,服用甲状腺激素后,他们好多了。”
甲状腺产生两种激素:甲状腺素,或者称为T4,以及三碘甲状腺氨酸,又称T3。这些激素在人体各项运作过程中起到令人吃惊的广泛作用,如调节体温、心跳、认知功能。过多的甲状腺激素会加速身体的新陈代谢,导致产生诸如出汗、心悸、减重、焦虑等症状,而过少则会引起身体疲劳、增重、行动迟缓、抑郁、无法集中精神以及记忆问题等。“在20世纪早期,临床关于抑郁的最好描述是在甲状腺疾病的教科书里,而不是在精神疾病的课本中。”博士说。
但关于精神疾病症状和甲状腺问题之间联系的性质,医生们始终未能达成一致。“这是鸡和蛋的问题,”布朗大学精神病学和人类行为副教授说,“是甲状腺问题导致精神疾病症状,抑或相反呢?”
女人爱抱怨,或是甲状腺激素出问题
但治疗临床症状不明显(或被称为“亚临床”)的甲状腺机能衰退的观念是有争议的,尤其是对内分泌学家来说。甲状腺激素治疗会使心脏收缩,或会使女人的骨质疏松症更严重。另一方面,如果没治愈症状,还可能加重心脏负担。一些研究表示,这还会增加患老年痴呆症以及其他痴呆疾病的风险。
研究显示,女人比男人更容易患甲状腺类疾病,尤其是年过50之后,一些专家认为,性别因素是这种亚临床疾病很少得到治疗的重要原因。“对女人来说有种可怕的偏见,伴随其微妙的情感——抱怨而来,”
另一个难题在于,对很多专家而言,什么才是“正常”的甲状腺水平并不清晰。促甲状腺激素(即TSH)的“正常”水平,是从0.4到5,TSH水平越高,甲状腺越不活跃。“一个患者TSH值可能是5,很多临床医生会说这个值不足以高到和症状联系起来,”波士顿内分泌科主任说,“但是,如果那个人正常点是约0.5,那么5就表示他的TSH高了10倍,就很有可能表示那个人会有疾病的症状。”
博士和来自波士顿大学的研究者最近开始针对60岁以上的人群进行实验,梳理亚临床甲状腺机能减退和某种情绪以及某些认知症状之间的关系,几年后研究结果才会揭晓。“我个人觉得,TSH值在5到10之间的患者,尤其是有精神疾病症状的患者,试着用甲状腺类的药物会有效。”博士说。
心理疾病的时代我们该怎么办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竞争的日益加剧,一些与时代发展有关的心理病也在不断增多,我们有必要了解这些病的表现及产生的原因和相应对策,以确保自身的健康。
信息焦虑症
【病例与症状】在外资企业工作的李小姐每天都将大量时间花在上网浏览信息,看报纸、杂志上,但她心里还是不踏实,总觉得漏掉了信息,因此常常失眠,食欲也不断下降。一旦家中或单位出现网络堵塞、电视断电、电子读物无法打开等现象,这类人会感觉极其不适应,变得焦虑不安、心情浮躁,总担心漏掉重要的信息和新闻,害怕给工作带来负面影响,并引发精神、生理上的反应,出现失眠、头痛、食欲下降、恶心呕吐等症状。
【病因】由于工作上的快节奏和获取信息的渠道增多,这部分人都习惯于从网络、电视、电子读物上获取信息。若对网络、电子读物过分依赖,则会发展成为病态心理,严重时可能转化成强迫症。
【药方】无论个人对信息的掌握多么全面,遗漏总是难免的。况且很多时候,信息也并不是决定成败的惟一因素。因此,平时感到很累的人应适当放慢生活节奏,不必整天想着信息的事情。
成功后抑郁症
【病例与症状】事业有成是令人羡慕的好事,但是越来越多的成功人士却被成功所累,患上抑郁症,痛苦得不能自拔,甚至想以死来解脱。在某外企工作的陈女士在各方面都出类拔萃,一直深得领导赏识。前不久,陈女士凭借自己的实力被提拔为分公司总经理,让同事们羡慕不已。但对陈女士来说,这竟成了恶梦的开始。坐上高位的陈女士压力极大,她每天最担心的就是工作完成得不够出色,领导不满意,又怕工作中一旦出错,下属会嘲笑。
这些担忧使她的工作效率急剧下降,睡眠质量日益变差,注意力也无法集中,整天感到头晕、疲乏,精力大不如前,服用药物也无法减轻痛苦,最后不得不回家休息。陈女士怀疑自己患了不治之症,想通过自杀来解脱,幸被家人及时发现,才避免了悲剧的发生。
【病因】升迁压力过大,对自己信心不足。白领人士由于社会竞争加剧,工作节奏快,以及自身期望值过高,导致整天像机器人那样拼命。如果心理素质较差或不善于自我疏解则更易罹患心理疾病。
【药方】要忙里偷闲,暂时丢掉一切工作和困扰,彻底放松身心,使精力得到及时恢复。此外,要保持正常的感情生活。事实表明,家人之间、朋友之间的相互关心和爱护,对于人的心理健康十分重要。遇到冲突、挫折和过度的精神压力时,要善于自我疏解,如参加文体、社交、旅游等,借此消除负面情绪,保持心理平衡。
疯狂购物症
【病例与症状】一个30岁的女性告诉心理医生,她走到服装街上就想进店里,进了店看到五颜六色的服装就感到那些衣服在向她招手。那个时候她没有一点犹豫,只有购物的兴奋和快乐。从店里出来,她常常会花掉几千元钱。她知道自己并不需要那么多衣服,也曾暗下决心控制购衣数量,但一到服装店就乐此不疲。她为控制不住自己的购买欲而苦恼。这位女性患上了贪购症,俗称疯狂购物症。
患贪购症的人对商品有一种病态的占有欲,面对琳琅满目的商品,常会不假思索地掏腰包,购买的同时会有占有的满足与快感。如果硬是控制不买,就会出现焦虑不安、周身不适,勉强控制一次只会使下一次购物更疯狂。但当理智占上风时,后悔和苦恼必然伴随而来。如此周而复始,自然影响心情与工作。
【病因】有的人认为工作就是为了赚钱,赚钱是为了享受。所以在有了条件后,往往难以控制欲望。放纵欲望,或者因为种种压力而逃避到欲望里,是形成贪购症的心理原因。
【药方】出门不要带太多的钱,每次逛商店之前想清楚需要什么、不需要什么,必要时与同伴一块去逛街,并要同伴帮助提醒。最关键还在于搞清楚购物欲望的背后有哪些心理问题,是否有对现实的不满和对自己的不满。当一个人敢于面对问题并去解决问题时,心理才会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