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会传染吗

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会传染吗:
  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分为慢性HPV携带状态与非活动表面抗原携带状态,前者系患者处于免疫耐受期,肝功能正常一抗原阳性乙型肝炎病毒复制活跃肝组织无明显,炎症坏死和纤维化患者及患者处于免疫控制期。能不能正常一抗原阴性HPV DNA小于2000国际单位每毫升,肝组织无或仅有轻度炎症,可有不同程度新化,上述两类患者均有传染性,而传染性的高低与HPV DNA水平相关,据上所述慢性HPV携带状态者传染性要高于非活动,表面抗原携带状态中。
  在我国HPV的传播途径主要包括母婴垂直传播,血液传播性传播等。垂直传播是指慢性HPV感染,孕妇在围产期将HPV通过体液传染给新生儿,而目前HPV母婴阻断将HPV垂直传播率降低到10%以内,血液传播主要是指破损。皮肤粘膜接触HPV后被感染性传播,主要是指夫妻或多个性伴侣之间传播HPV。

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会传染吗相关阅读

服用替比夫定治疗乙肝如何预防肌病

在服用替比夫定期间,应该定期到医院去检查,最好每三个月就检查一次,每次除了检查肝功能和乙型肝炎病毒学指标外,还应该检查CK。CK主要存在于心肌和骨骼肌中,亦有部分存在于脑和甲状腺细胞中。

在正常人的血液中含量很少。但当肌肉和心脏受到损害时,它就从细胞中释放出来,跑到血液中,使血中CK水平升高。如心肌梗死、肌炎、横纹肌溶解、甲状腺减退等疾病的患者血中的CK水平明显升高。

服用替比夫定的病人出现CK升高就是肌病吗?

在替比夫定治疗过程中出现CK升高不要慌张,可以先观察一下。一要看CK升高的程度。轻度CK升高不一定就是肌病。影响CK的原因很多,剧烈运动、重体力劳动都可能导致CK的升高。因此,CK升高不到正常值上限的5倍,不用停药,只需注意休息,定期复查。

二要看有没有肌肉症状。肌病一般都会出现明显的肌肉症状,如肌肉疼痛、肌肉无力等。如果若CK升高至正常值上限5倍以上、并同时伴有肌痛者,或没有肌肉症状但CK持续升高至正常值上限5倍以上3个月不能恢复或进行性升高者,立即停用替比夫定,改用或暂时换用其他有效的抗病毒药物治疗。

出现肌病如何诊断和治疗?

肌病的诊断一般由神经科医生完成。除了CK升高以外,医生还会对病人进行全身肌肉的检查,检查肌力和肌肉压痛的情况,判断肌病的严重性,必要时还要进行肌电图和肌肉活组织病理学检查。轻症肌病一般停药后即可逐渐恢复,对停药后恢复较慢的患者可用辅酶Q10治疗。严重肌病需要立即住院治疗,以免发生严重并发症。

乙肝抗体多高算有免疫力

世界卫生组织在2009年发布的《乙型肝炎疫苗:WHO立场性文件》中指出:接种了3针基础免疫的乙肝疫苗后1~3个月检测抗体水平,若“抗HBs抗体≥10 mIU/ml,则可视为机体已对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具备了抵御能力。”

因此,乙肝妈妈所生宝宝在出生后都常规注射了乙肝免疫球蛋白,接种了乙肝疫苗,一般情况下体内都会有足够的抗体。所以乙肝妈妈不用反复给孩子取抽血检查。

那为什么3针后检查抗体时,如果抗体< 100 mIU/ml会告诉家长,孩子的抗体不算太高,需要加强一针乙肝疫苗呢?有些人会有这样的疑问。接种乙肝疫苗后抗HBs滴度峰值越高,其下降至≤10 mIU/ml所需的时间也就越长。

因此,如果完成3针疫苗后抗体< 100 mIU/ml,则被视为孩子对乙肝疫苗“低应答”,尽管已经有了对乙肝病毒的免疫力,这种免疫力持续时间可能较短,因此建议孩子再加强1针乙肝疫苗。但是,孩子在2个月时还没有接种第3针乙肝疫苗。等第3针疫苗接种后,抗体会自动升高的。所以,家长不要太着急。

新生儿抵抗力较差,医院里病毒、细菌较多,反复到医院反而会增加孩子感染其他疾病的风险。现在的母婴阻断技术已经发展得比较成熟,绝大多数乙肝妈妈都会生下健康宝宝的。

胸腺肽类制剂治疗乙肝有效吗

胸腺肽制剂具有调节和增强人体细胞免疫功能的作用。目前市场上的胸腺肽制剂有三类:普通胸腺肽制剂、胸腺五肽及胸腺肽α1。普通胸腺肽制剂是最早上市的胸腺肽制剂,上市后在重症肝炎的治疗中起到了一定增强免疫的作用,为重症肝炎的恢复奠定了基础,从此在我国广泛应用于治疗慢性乙型肝炎。

但这种胸腺肽来源于动物的胸腺,化学结构不明确,成分及含量不稳定,不符合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检索国内文献即可发现,没有该药正规的临床试验文献,尤其是一些口服的胸腺肽制剂,在慢性乙型肝炎中有多少治疗作用并没有得到验证,而注射制剂常常引起过敏反应,曾被国家药监局通报。因此,国外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已不再使用。

胸腺五肽和胸腺肽α1均为人工合成的胸腺肽制剂,胸腺五肽的化学结构为胸腺生成素中第32~36五肽,成分及含量稳定,符合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过敏及其他不良反应少见。但科学家对其进一步研究发现,胸腺五肽中有些具有免疫增强作用,有些没有免疫增强作用,甚至有抑制免疫作用。

具有免疫增强作用的主要是胸腺肽α1,而胸腺肽α7对免疫有抑制作用。经过试验证明,胸腺肽α1比胸腺五肽在增强人体免疫作用方面强10~1000倍。由于胸腺肽α1的分子量很小,不良反应更加少见,临床应用更加安全、有效。胸腺肽α1在胸腺五肽中的比重不到1%,需要经过进一步提纯及人工合成,因而价格较贵。

但是,胸腺肽α1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或在增进免疫系统反应性方面的作用机理尚未完全明确。一些科学家认为这种药物可能促进了免疫系统T淋巴细胞的成熟并使其激活,积极地分泌一些具有抗病毒作用的干扰素和淋巴因子,从而起到抗病毒作用。在临床实践中也确有一些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使用后病情得到控制。但是,目前在我国市场上进口和国产胸腺肽α1制剂价格较贵,且抗病毒作用没有得到循证医学的进一步证实。

在2005年版《乙肝指南》发布时,由于当时上市上抗病毒药物有限,因此,仅推荐少数不能耐受或不愿接受干扰素和核苷(酸)类药物治疗,又有经济条件接受胸腺肽α1治疗的患者使用。而现今已经有多种治疗乙型肝炎的抗病毒药物上市,临床效果肯定,治疗方案和经验已经非常成熟。

美国生产的胸腺肽α1制剂——日达仙在美国的乙肝指南中都没有被推荐,说明其对乙型肝炎的治疗作用并不肯定。因此,我国2015年版《乙肝指南》也未推荐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去花高昂费用使用那些疗效不确切的胸腺肽类制剂治疗。

什么是慢性乙型肝炎急性发作

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ALT突然升高至正常值上限的10倍以上被称为“慢性乙型肝炎急性发作。

慢性乙型肝炎急性发作可以发生在慢性乙肝病毒感染的任何状态下,但主要发生在免疫耐受期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中,也可以发生在肝功能轻度异常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或非活动期HBsAg携带者中。

婴儿期感染乙肝病毒后,常处于免疫耐受状态,表现为乙肝病毒高水平复制而ALT正常。随着年龄的增长,免疫系统的发育日益完善,约于15~35岁期间因免疫耐受消除而发生免疫清除反应,导致慢性乙型肝炎急性发作。酗酒、过度疲劳或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等因素可能成为慢性乙型肝炎急性发作的诱因。

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在突然停药或病毒耐药后,病毒失去药物的抑制,也可能导致慢性乙型肝炎急性发作。

慢性乙型肝炎急性发作是乙型肝炎肝病进展的重要原因之一。有研究显示,14%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是因为乙型肝炎急性发作而发生的。

乙肝妈妈如何生出健康宝宝

乙肝病毒的母婴传播有三个途径:宫内感染,产时感染,产后感染。宫内感染是指胎儿在母亲体内生长发育过程中受到母亲体内乙肝病毒的感染;产时感染是指母亲在分娩的时候,新生儿吞咽了含有乙肝病毒的母血、羊水、阴道分泌物,或在分娩过程中因子宫收缩促使少量母血渗漏入胎儿血循环引起婴儿感染;产后感染实际上属于HBV感染母亲和孩子的水平传播,主要是通过哺乳和生活中密切接触传播。

国内外大量研究证明,在没有使用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进行母婴阻断的情况下,产时感染占绝大多数,约为80%~85%,产后感染约10%~15%,宫内感染约5%~10%。因此,产时感染是乙肝母婴传播中最主要的途径。下面是我要向大家介绍的阻断乙肝病毒母婴传播“六步法”。

第一步:孕前或产前的筛查与评估

孕前或产前应全面检测乙肝五项、HBV DNA和肝功能,并请有经验的医生对母婴传播的风险进行评估。例如:e抗原阳性者母婴传播的风险大于e抗原阴性者,HBV DNA高水平者母婴传播的风险大于HBV DNA低水平者。

第二步:孕期监测和避免羊膜腔穿刺

HBV DNA在孕期是有变化的。有研究显示,HBV感染女性在妊娠晚期及产后HBV DNA水平平均增长0.4 log10 copies/ml,25%HBeAg(-)妊娠女性HBV DNA增长>1 log10 copies/ml,妊娠晚期及产后常常发生ALT升高。

对于e抗原阳性和HBV DNA阳性的乙肝妈妈应尽量避免孕期进行羊膜腔穿刺术。因为羊膜腔穿刺可能破坏胎盘屏障,导致胎儿宫内乙肝病毒感染。乙肝妈妈可以通过唐氏筛查、无创DNA检查和孕期胎儿B超检查排除胎儿先天性异常。

必须做羊膜腔穿刺的乙肝妈妈,应在有经验的医生指导下评估风险后决定。如果HBV DNA水平很低,则可以做羊膜腔穿刺;如果HBV DNA较高,则需要权衡利弊,或服用抗病毒药物降低HBV DNA后再进行羊膜腔穿刺。

 第三步:孕期抗病毒干预

对于HBV DNA大于10的6次方的乙肝妈妈,宫内感染的风险较高。在妊娠28±4周开始服用妊娠期比较安全的抗病毒药(替诺福韦、替比夫定或拉米夫定)降低HBV DNA水平,可以有效地降低这部分母亲宫内感染胎儿的风险。孕前或孕期肝功能正常的乙肝妈妈在孩子出生1个月后可以停用抗病毒药物;孕前或孕期肝功能不正常的乙肝妈妈说明已经发展为活动性肝炎,建议产后不要停药,继续在医生指导下治疗。

不过这一步只针对HBV DNA大于10的6次方的乙肝妈妈,而HBV DNA水平较低的乙肝妈妈可以跳过这一步,直接进入下一步。

第四步:新生儿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

乙肝免疫球蛋白就是乙肝抗体。新生儿出生后12小时内(越快越好)注射一针乙肝免疫球蛋白,100单位(国家免费)或200单位(自费)可以有效地清除分娩时污染到新生儿体内的病毒。不仅如此,这种抗体在体内还能保持2~4个月,可以有效阻止产后母亲与孩子密切接触造成的乙肝病毒水平传播。

 第五步:接种乙肝疫苗

乙肝疫苗可以刺激孩子的免疫系统自己产生抗体。孩子免疫系统自己产生的抗体就不像注射的乙肝免疫球蛋白仅可维持2~4个月了,它可以使孩子获得长期的免疫力。即使抗体消失,在乙肝病毒侵入机体时免疫系统还会产生“回忆”反应,迅速产生抗体来对应。第一针乙肝疫苗一定要在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并且不要与乙肝免疫球蛋白接种到同一部位,以免影响疗效。

出生时打了一针乙肝疫苗并没有做完,乙肝疫苗必须接种3针。新生儿出生后第1个月和第6个月还要接种第2针和第3针乙肝疫苗。不过这两针乙肝疫苗接种的时间要求不必那么严格,晚10天半个月都没有关系,当然按时接种更好。但是不能提前,提前接种反而效果较差。

第六步:检测乙肝抗体

孩子完成3针乙肝疫苗接种后至少一个月,也就是7~12月龄(给抗体一个充分产生的时间)时,为孩子抽血检测乙肝抗体。先看乙肝五项的第一项(乙肝病毒表面抗原),如果是阴性,即为阻断成功;再看第乙肝五项的第二项(乙肝抗体),如果大于10 mIU/ml即为产生了抗体。抗体最好能大于100 mIU/ml,说明孩子的免疫反应,产生的抗体可以保持较长时间。

如果抗体产生的量在10~100 mIU/ml之间,说明孩子对疫苗的反应较差,最好再加强接种1针乙肝疫苗,接种的时间早点或晚点都没有关系。但如果抗体小于10 mIU/ml,即孩子还没有乙肝抗体,仍有感染乙肝病毒的风险。在这种情况下应立即重新按照0-1-6方案接种三针乙肝疫苗。

提前给孩子抽血检测是没有用的。一是因为3针疫苗没有完成,抗体产生不足;二是有可能出生时注射的乙肝免疫球蛋白还没有消失;三是孩子体内还残留母亲分娩时污染过来的乙肝抗原,导致检测结果假阳性;四是孩子已被感染,但仍在乙肝病毒感染的潜伏期或“潜隐性状态”,导致检测结果假阴性。

严格按照上面所说的“六步法”,乙肝病毒的母婴传播阻断成功率可以达到99%以上。愿所有乙肝妈妈看到我这篇文章,生出健康宝宝,全家幸福安康!

(0)

相关推荐

  • 胆囊炎是乙肝吗

    胆囊炎并不是乙肝疾病。胆囊炎和乙肝疾病出现以后,脸色都容易出现晦暗黝黑的情况,很容易会把这两种疾病混淆,但其实这是两种不同的疾病,需要采取不同的方式来进行治疗。胆囊炎出现以后需卧床…

    08-21
    13
  • 乙肝能生小孩吗

    男性乙型肝炎患者,只要不是在服药期间进行备孕,那么是可以生孩子的;倘若女性乙型肝炎患者,那么为了安全起见,建议最好经过治疗,等待自己的肝功能恢复了正常以后,再选择怀孕,然后还要积极…

    10-31
    15
  • 乙肝怎么治

    乙肝怎么治:   一般情况下,治疗乙型肝炎,在没有发生肝硬化之前或者没有出现其它更严重的肝病之前,面临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是肝损伤。就是患者有无明确的肝损伤。另外一方面是病毒有无…

    09-13
    14
  • 乙肝患者怎样预防癌变

    对于已经患有乙肝的患者,一定要注意积极配合治疗和进行预防,这是比较有帮助的,在日常生活中,患者自身一定要注意保持适当的运动,并且要注意进行饮食的注意,不能抽烟,喝酒,而且不能过分依…

    12-17
    12
  • 打过乙肝疫苗还会被传染吗

    国家都是要求每个出生的新生儿都要打乙肝疫苗,一般打三针,出生的时候打一针,六个月打一针,最好是打完三针以后,要去查乙肝两对半,看是否有抗体,如果没有抗体,那有可能还会得乙肝。要看自…

    09-23
    12
  • 乙肝症状传播途径

    乙肝的传染途径,首先是母婴传播,包括垂直传播以及水平传播;其次是医源性传染,包括手术治疗、采取针以及内镜检查等等;再者是输血传播,包括血制品以及输血;然后在皮肤黏膜传播,包括接吻;…

    11-07
    17
  • 打了乙肝疫苗就不会得乙肝了吗

    在进行乙肝疫苗接种以后,还是会有一定的几率患有乙肝疾病。接种疫苗以后身体中的抗体滴度不足,很容易会造成防御效果下降,需要及时补充疫苗。另外,接种的时间过长,也会导致其效果下降。所以…

    11-02
    9
  • 如何治疗乙肝

    治疗乙肝的方法有很多,目前最为有效的方法是传统的抗炎、保肝治疗、抗病毒治疗以及抗纤维化治疗、免疫调节治疗等。通过这些方法能够改善乙肝,在疾病发作期间出现的炎症反应,同时能够达到保肝…

    10-04
    17
  • 乙肝小三阳适合做什么运动

    乙肝小三阳是很常见的一种疾病,由于症状比较轻,这时候也可以做一些运动来辅助治疗。比如适当的散步、坚持慢跑、练习八段锦就是很好的三种运动方式。这三种方式比较温和,可以有效的促进肝部的…

    08-20
    63
  • 乙肝携带者发病率高吗

    乙肝有各种不同的类型,像乙肝大三阳,乙肝小三阳等等,如果是乙肝携带者发病率并不是非常高,做好日常保护措施就可以了,一般发病率和性格以及生活环境,生活习惯都有很大关系。 乙肝病毒携带…

    08-14
    11
  • 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有哪些症状

    乙肝表面抗原呈阳性时,可根据患者体内病毒的活跃性分为乙肝病毒携带者与慢性乙肝患者两种情况。前者大多无明显症状,而后者会出现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症状。 乙肝表面抗原作为乙肝五项检查…

    11-05
    15
  • 有哪些乙肝感染指标

    乙肝感染指标主要分为五种:乙肝表面抗原、乙肝表面抗体、e抗原、e抗体、核心抗体。这些感染性指标可以确诊患者是否已经感染乙肝病毒、乙肝病毒的活性以及是否需要及时的进行抗病毒治疗。 乙…

    08-14
    20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