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种类繁多功效更为复杂,而在这当中能够降低血压的有:夏枯草、天麻、川穹、寄桑生、地龙、石决明、野菊、臭梧桐等等。由于中医配制药方与用药方式非常讲究因此建议患者寻求专业中医指导,切勿擅自盲目用药。
高血压患者受血压影响多会出现头晕、水肿、乏力、气短等病症,长期高血压患者还会出现肾功能损伤等并发病症,因此,高血压患者需要长期服用降压类药物稳定血压、抑制病情。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下,什么中药降低血压?
1、夏枯草
易怒、烦躁或精神压力过大会造成交感神经兴奋从而导致高血压的出现,夏枯草有着平怒火、解郁散结从而稳定血压的供血,因此中医多用以治疗失眠、高血压等疾病。
2、天麻
中医认为如人体肾脏亏虚就会出现阳气偏盛的状况,而肝火上扰就会导致高血压的出现。患者会因此出现头晕、头痛等症状。而天麻不仅可以疏肝平心火还能够有效缓解患者晕眩等不适症状。
3、川穹
川穹能够疏肝阳平郁结,不仅可以降低血液粘度、轻度扩张血管。还有着降压、活血的恨其功效。
4、寄桑生
寄桑生能够养血补肝,因此常被中医用于治疗肝脏亏虚所致的高血压疾病。
5、地龙
地龙是将蚯蚓晾干加工所制是一位特殊且常见的中药,具有利尿、平喘等功效,对于高血压、手脚麻痹治疗效果尤为显着。
除上述药材外,石决明、臭梧桐、野菊等中药在降低血压、缓解高血压症状的治疗方面都有些很好的功效。但是由于中药药性不同且配制药方及用药方式极为讲究,因此建议患者切勿盲目用药,可以在寻求专业的中医诊治后根据其所开药方进行治疗。
中药种类繁多而各种药材的功效更是数不胜数,相信通过以上简述,大家对于能够降低血压的药材有了一定的了解。由于中医治疗的过程较为漫长,所以希望高血压患者能够坚持完成整个疗程,有助于调理身体恢复健康。
什么中药降低血压相关阅读
确诊高血压为何还验血验尿
很多人确诊高血压后,医生会让其化验血、尿,甚至做超声、心电图等检查。有病人对此不理解:“得了高血压吃降压药不就行了,干嘛还做这么多化验、检查?”下面我就来为大家讲讲这其中的道理。
化验尿,主要是看尿里面是否有蛋白。长期控制不佳的高血压很容易引起肾脏损害,如果有蛋白尿,往往提示肾脏已出了问题,这时需要更积极、强化的治疗,在降压药物选择方面也要更讲究。也就是说,尿液中有或没有蛋白,治疗方法不尽相同。验尿还有助于判断是否有糖尿病,合并糖尿病的高血压患者在降压药选择上也有特别之处。
化验血,也是为了解血糖和肾功能,其意义如前文所述。合并糖尿病或存在轻度肾功能损害的高血压患者,应首选普利类或沙坦类降压药,但如果肾功能损害严重,就不能用这两类药了。验血的另一个目的是检查胆固醇水平。血液中胆固醇水平越高,患者的心脑血管就越危险,越容易发生心梗、脑梗,降压治疗更要积极,且可能要应用他汀等降脂药。
最后,验血可以查血钾。血钾偏高提示不能用普利类和沙坦类降压药,偏低则不能用利尿剂。低血钾还提示存在继发性高血压。在此提醒病友,确诊高血压后要听从医生安排,进行一些必要的化验检查,这有助于全面评估病情,制订最为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并选用合适的降压药。
中医是怎样治疗高血压的分类
中医治疗高血压的方法有以下几类:
非药物疗法:
在我国中医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吸收了许多其它领域有益于健康的知识、方法与技术。用于养生与疾病防治。其中导引是最有中国特色的一种方法。导引的方法很多,如五禽戏、八段锦、十段锦、太极拳、太极剑、气功、吐纳等均属于导引的范畴,大家可能根据个人的条件与身体状况、熟练程度选择使用。
外治法:
中医外治渊远流长,中医治疗疾病许多方法首先是从外治法发展起来,如对穴位的认识与应用、灸法、点穴法等。可以应用于高血压预防与治疗的方法有穴位按压疗法、灸法、耳穴埋豆疗法。
穴位贴敷疗法 由于高血压以冬春季病情重,可以采用类似冬病夏治的方法,按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春分、夏至、秋分、冬至等重要节气采用不同的穴位进行穴位敷贴治疗服务。
足浴疗法 采用中药浴足有助于稳定血压,对于血压不甚高者,特别是伴有失眠、脚膝疼痛等症者尤为适宜。
药物内治法:
辨证论治:由医生根据每个病人的具体情况,遣方用药,根据我们的临床经验,高血压最常见的证型是肝阳上亢、阴虚阳亢、痰瘀互阻、风阳上扰、冲任失调等几个证型。肝阳上亢可以用天麻钩藤饮、阴虚阳亢可用建甐汤加减,风阳上扰可用镇肝熄风汤,痰瘀互阻可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合桃红四物汤、冲任失调可用二仙汤等。
中成药:常用于高血压治疗的中成药有牛黄降压丸、愈风宁心片等。有些中成药是中西药复方,如珍菊降压片、复方罗布麻片等。也有一些可以用于治疗高血压的中成药如脑立清、清开灵、归脾丸等药。都是因人而异的。
膏方:高血压以本虚标实,所以病情平稳者,可以在冬季采膏方进行调理,以备来年血压能够控制容易些,对靶器官损害进行早期预防与干预,适合于经济条件较好,但服用中药汤剂不方便的人士使用。也可将服用有效的汤药定制为药丸、胶囊、合剂等剂型,便于携带服用。
高血压治疗必须以非药物疗法为基础
通过各种途径来向大夫问问题的朋友,问的最多的一个问题是:有什么好药可以使高血压病“断根”,或者问有什么治疗高血压的“好药”。我觉得这两个问题既好回答,又不好回答。
好回答是因为目前没有可以使高血压“断根”的药,也没有什么药一定是高血压的“好药”。而不好回答,是要说明高血压基础治疗的方法与重要性,不是简单一两句话可以说清楚,所以今天在这里发篇文章,就是想针对这类问题做了答复,让大家知道什么治疗才对高血压病人最重要,什么治疗对高血压病人最安全。
哪么高血压的最安全的治疗方法是什么呢?我说是“衣食住行”是最基础,最安全的了。大家可能不信,认为不愿意说。下面我们一起看看什么因素对高血压影响最大?
据研究,原发性高血压影响血压升高的各个因素中属于先天性因素引起的血压升高幅度占30%多一点,60%以上的血压升高由是后天因素,主要是个人的生活习惯引起的。这些生活习惯包括高盐饮食、缺少运动、饮食缺少纤维素,情绪不好,紧张与压力等。如果我们能调理好自己的生活,哪么60%的血压升高因素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解决,这些就是我强调的基础治疗。
因此,血压高不可以怪父母遗传,最多是父母没有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最主要还是要从自身找原因。调整好自己的生活方式。主要的内容有:
1、低盐饮食:每天盐摄入量不超过6克,其中要注意的是味精、鸡精中的钠。
2、富含纤维素的饮食:植物性食物是人一天必须有的食物,可以一天无肉,但是不能一天无素。最好每天吃上500-750克的植物性食物(含水果)。
3、适度的体力活动:比较休闲的散步,慢跑都是好的、简单的方法,趣味的可以跳舞、太极、导引等。
4、有一份好心情:一般情况下,人生病不是累的,而是“气”的。
5、比较规律的生活:按时作息,不做无必要的熬夜,让生活更有规律些。
看看防治高血压常见误区有哪些
1、主观用药
有人主观认为高血压不需要治疗。吃些降压药即可,这是错误的!只要血压升高,无论有无症状均有危害,都需要治疗。
2、不遵医嘱
有些患者服药后血压降至正常后就自行停药。这是非常有害的做法。高血压不能治愈,只能控制。停药后,血压会再次升高,血压波动过大,对心脑肾靶器官的损害更严重。
3、依赖药物
高血压病患者认为,得了高血压后只要坚持长期、规律地服药就行了。其实药物治疗必须建立在健康生活方式的基础之上,两者缺一不可。吸烟、过量饮酒、高盐饮食等不良习惯不加以控制,继续损害血管,药物再好也难有良效。
4、自行用药
患高血压后,不按医嘱服药,而是按照病友或药店的推荐用药,或者偏信广告中的“好药”;有些人认为价格越贵的药越是“好药”,一味追求那些新药、特药;有些人看别人服用什么降压药有效,就自行购药服用,这些做法都是盲目性的,也不安全。
5、健康知识盲区
有些人一旦发现自己血压高了,就认为降压应该越快越好、越低越好。其实不然。除非高血压急剧升高导致了危险,如主动脉夹层、高血压危象等须快速降压,一般来讲,降压治疗时必须要掌握住缓慢、平稳的原则, 用药后4~12周达到目标值。血压下降过快、过低,易发生脑中风等缺血性事件,尤其是老年人。
6、贻误诊疗
不少广告宣称,某种药物、高科技产品、保健食品或保健仪器能根治高血压,不必再吃降压药,这些都是伪科学宣传。高血压病一经确诊,绝大多数患者需要长期、终生坚持非药物和药物治疗。
两胳膊血压一边高一边低是什么病
退休的李老师五年前就发现两胳膊血压不一样,左侧胳膊血压比右侧低得多,并常有头晕,左腕还摸不到脉,由于那时还在工作,一直很忙,又觉得不碍什么大事,就未做治疗。退休了,感到头晕又加重了,到医院进行系统检查后,医生诊断是患了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是因为胳膊上的血管出现了严重的狭窄。两天前李老师进行了介入治疗,在其左锁骨下动脉狭窄处成功置放一枚支架。现在,李老师左胳膊摸脉搏动有力,头也不晕了。这是怎么回事呢?
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是指无名动脉或锁骨下动脉分出椎动脉之前的靠近心脏的一端发生部分性或完全性闭塞时,由于虹吸作用,引起患侧椎动脉血液逆流,反向供应缺血的患侧上肢,结果导致椎-基底动脉缺血性发作和患侧上肢的缺血症状的一组症候群。绝大多数锁骨下动脉病变是动脉粥样硬化造成的,而年轻女性则由大动脉炎引起。主要表现为脑部和患侧上肢缺血。往往在患侧上肢用力时,脑部缺血症状发作。主要症状有:
①眩晕,往往突然出现,与头部转动或倾斜有关,亦有恶心、耳鸣、听力障碍。
②血管性头痛,可能伴有昏厥。
③眼部症状,如复视、阵发性失明、短暂性双侧视野缺损(同侧偏盲)。
④单或多肢体麻木或感觉异常及患侧上肢无力、易疲劳。
⑤吞咽困难、发音障碍、记忆减退等。
现阶段治疗方法为:
①对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脂血症给予相应治疗。
②抗凝治疗,防止患肢栓塞或(和)减少血栓发展。
③腔内介入治疗:通过球囊扩张及支架植入解除锁骨下动脉狭窄闭塞后,患侧椎动脉逆流消失,从而消除锁骨下动脉窃血,损伤小,恢复快,效果良好。为目前治疗的首选方法。
④手术治疗:腔内介入治疗不成功,或支架闭塞者可考虑行手术,如血栓内膜动脉切除,人工血管旁路手术,移位手术等。对于大动脉炎患者,疾病活动期宜服用激素类药物控制病情后可考虑手术治疗。
手术及腔内治疗可获良好效果,多数病例于术后患侧桡动脉和血压很快恢复正常,脑和上肢缺血症状也迅速改善。李老师胳膊血管狭窄处经支架支撑后血流通畅,效果立竿见影。鉴于此,有类似症状的患者不必再忍受痛苦,应尽早到医院进行检查、诊断,采用科学的治疗才能有效控制病情发展,恢复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