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跟痛怎么治疗

足跟痛发作时会出现各种不同的疼痛感,需要全面进行治疗,可以通过药物治疗,小针刀治疗,物理治疗与注射治疗。在治疗时也要注意做好护理工作,要选择穿轻软合适的鞋子,控制好体重,坚持足部锻炼,平时可以用温水泡脚,可以选择合适的治疗与护理方法,促进身体的尽快恢复。

生活中很多人的足部出现疼痛,这很有可能和足跟痛疾病有关。足跟疼痛是很多人常见的毛病,发作厉害时休息一会再站起来走路都很痛,呆一会站一站踩一踩后疼痛缓解一点。会给患者的身体,生活都带来影响,需要及时治疗。那么,足跟痛怎么治疗?
  1、药物治疗
  消炎镇痛药物、非甾体类的芬必得、西乐葆等。
  2、做针刀治疗
  小针刀这种办法。
  3、物理治疗
  比如可以照射、冲击波治疗,对足跟痛效果比较好。
  4、注射治疗
  如果保守治疗效果不理想,可以选择足跟疼痛部位注射一些药物,包括利多卡因加上少量糖皮质激素注射。
  5、选择穿轻软合适的鞋子
  减轻足跟压力,防止跟骨损伤。减少跟部负重刺激,少站立、少走路,尤其不能刻意去走鹅卵石路,让足跟部充分休息,为以利于损伤的愈合和炎症的吸收。
  6、控制体重
  应当防止过度负重及用力,包括控制体重,避免重体力活动。
  7、坚持足部锻炼
  以增强肌肉韧带的力量和弹力,如赤脚在沙地上行走。
  8、温水泡脚
  对使用外用药的患者,用药前最好用温水泡脚,然后再外用擦剂或膏药。
  生活中很多人的足部出现疼痛,都不当一回事,如果家里面有患有足跟痛的的老人一定要及时治疗,防止病情的进一步的加重。除到医院进行有针对性的理疗外,晚上临睡前可用热水泡脚半小时左右,或将足部置于有加热作用的电暖气、电手炉、红外线灯、家用理疗仪等设备上,温热的作用可以改善局部的微循环,对于缓解疼痛很有帮助。

足跟痛怎么治疗相关阅读

足跟痛是什么原因

足跟痛是什么原因: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提起足跟痛这个病症,足跟痛在临床上也叫跟痛症,是一种常见的多发病,可以一侧的足跟疼痛,也可以双侧同时出现。它可以不红不肿,但行走不便。
  具体定义是由于足跟的骨质的骨关节、滑囊、筋膜等处的病变引起的。常见的有折筋膜炎,病人可以经常感到起始的疼痛,就是晨起下床或者长时间休息之后站立,迈出第一步的时候疼痛明显。行走数步之后,疼痛反倒有所缓解。但是随着步行的时间增长,或者站立的时间延长,疼痛又再次的加重,这就是折筋膜炎。还有一种情况就是足跟垫的萎缩,一般足跟底下都会有一层脂肪垫,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足跟垫渐渐萎缩,病人疼痛多呈深痛,没有放射感,集中于跟骨结节的中央承重区,易被误诊为折筋膜炎。这种病人光脚走路,或者走在比较坚硬的表面时,容易诱发,少走路则减轻。还有一种跟骨的应力性的骨折。这种病经常发生在骨质疏松的老年人或运动员、军人,因为长期疲劳性的应力集中引起的跟骨的骨折,也会发生足跟的疼痛。日常生活中还听到肾虚也会引起足跟痛,这是中医的一种说法。发生足跟痛症状,病情持续会比较长,广大患者可以到医院找专业的医师来就诊治疗。

足跟痛治疗有哪些

足跟痛治疗有哪些:
  在治疗期间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尽量避免穿软的、薄的布鞋。再就是可以在鞋里放置比较厚的鞋垫,也可以在足跟负重的位置挖个洞,减少足跟的负重。还可以经常做脚底的蹬踏运动,这样做可以增强折筋膜的张力,改善其抗劳损的能力,减轻局部的炎症。还有一种就是温水泡脚,有条件可以辅以理疗,或者配以中药汤剂外洗,可以减轻局部的炎症和疼痛。
  当足跟痛持续疼痛时,可以口服一些非甾体的镇痛药。如果这些保守治疗都没有好的效果,还可以选择做闭合的针刀治疗。针刀手术对治疗跟痛症是一个非常好的方法。

脚后跟痛是怎么回事

脚后跟痛是怎么回事:
  临床上出现脚后跟部疼痛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跟垫痛,这种疼痛多发生在老年人,发病的原因多是根骨下方的脂肪垫发生了变性,由原来柔软的脂肪组织变成了较硬的纤维斑痕,在行走的时候减震的作用没有了,出现了炎症,造成了根骨的疼痛;第2个原因就是脚后跟部位长骨刺了,骨质的发生多是因为中老年人的脚后跟部产生了骨性的蜕变,造成了局部的骨质增生,增生的骨质刺激周围的软组织,产生了一些无菌性的炎症,如果在局部的炎症不重,也就是临床症状不明显的情况下,进行早期的治疗,一般就能够很快的康复,如果治疗的不及时,病情进一步加重,根部疼痛的范围可能还会进一步扩大,但是一般在查体的时候会有一个明显的压痛点,进行x线片检查的时候会发现骨质增生,在疼痛严重的时候,治疗起来需要一定的时间。

脚后跟疼的原因

脚后跟疼的原因:
  脚后跟疼的原因有两个方面:
  第一是跟腱炎,疼痛的部位在脚后跟的后方,主要是跟腱止点周围的疼痛,疼痛呈片状,检查的时候,按压局部,会有明显的压痛。做一做理疗,热敷,适当的休息,康复锻炼以后,症状会有明显的好转。
  第二是跟骨骨刺,跟骨骨刺造成疼痛一般是疲劳或者说是足跟骨的蜕变造成的,主要的部位就是脚后跟的下方疼痛,通常有一个明显的压痛点,按压的时候,会有非常剧烈的疼痛。一般的治疗方法包括局部热敷,理疗,对症用药,都可以过获得一个比较明显的效果。如果效果不好的话,可以考虑局部进行封闭治疗。平时建议多用热水泡一泡脚,对疾病的恢复有明显的疗效。

脚底板痛是什么原因

脚底板痛是什么原因:
  脚底板疼痛临床上较常见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足跟的脂肪垫炎或者是萎缩。其疼痛一般位于跟骨的赭面,压痛点在足跟的负重区偏内侧,有时可触及皮下的脂肪纤维块。其治疗我们可以采取局部的热敷或者是理疗,以及局部的封闭药物进行治疗。
  第二,折筋膜炎可以引起足跟部的疼痛,在患者站立或行走时,足跟下以及足心的疼痛足底可有胀裂感,压痛点局限于跟骨大结节的折筋膜处。
  第三,一些斜向前下方的跟骨骨刺可能会引起跟骨的疼痛。
  第四,根骨的高压症会引起脚底板的疼痛,一般多见于中老年人,主要是足跟部的疼痛,影响患者的行走。早期下肢抬高休息,可使症状减轻或者是消失,我们在检查时可以发现,在跟骨的内侧、外侧、折侧均有压痛和叩击痛。

(0)

相关推荐

  • 足跟痛好了会复发吗

    足跟痛好了也会容易反复,所以要注意做好预防,平时要多休息,要选择合适自己的鞋子。可以每天坚持每天用热水泡脚,进行足部按摩。另外平时要注意适当的增肌运动,控制好自己的体重,这样全面的…

    12-05
    23
  • 老人脚痛是什么原因

    老人脚痛是什么原因:   临床上引起老年人脚痛的原因比较复杂,其最主要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第一、如果脚痛的部位位于足跟处,其一,我们临床上首先考虑是折筋膜炎,或者是足部的脂…

    12-02
    13
  • 足跟痛是如何形成的

    足跟痛症是以足跟部疼痛而命名的疾病,是指跟骨结节周围由慢性劳损所引起的以疼痛及行走困难为主的病症,常伴有跟骨结节部骨刺形成,本病多见于40~60岁的中老年及肥胖之人。 【解剖生理】…

    12-04
    17
  • 如何缓解足跟痛

    缓解足跟痛的办法:首先是选择一双适合自己的鞋子,或使用足跟垫,除此以外,还要注意切莫走不平的路面;再者,患者需要控制好自己的体重,穿纠正鞋垫以及进行物理治疗;最后,患者还能够进行足…

    11-28
    12
  • 足跟痛如何热敷

    足跟痛发病时会有疼痛感,但是却不不红不肿,会影响正常的行走,所以说要及时的进行治疗,可以通过热敷缓解不适感。一般采用干热敷法与湿热敷法进行,要注意掌握好温度,不能伤到皮肤。通过热敷…

    11-21
    22
  • 足跟痛中草药足浴方

    老人年纪大了,身体毛病比较多,这里会痛、那里也会痛,其中,足跟痛是常见的毛病,老人如果长时间站立或者行走,就会感觉足跟底部会疼痛,久坐突然起立也会感到疼痛,严重的甚至脚跟都不敢着地…

    09-28
    16
  • 足跟痛贴什么膏药比较好

    我们经常会出现足跟痛的问题,但是却经常忽视,这就需要我们自己注意,足跟疼痛长期下来,对于身体的负担是比较严重的,所以我们可以选择使用膏药,像是通络祛痛膏、虎骨麝香、虎骨止痛膏、足跟…

    12-18
    40
  • 足跟部疼痛这么多,快快来看看你有哪一种

    足跟部疼痛在临床上非常多见,昨天发送的文章集中介绍了跟痛症中比较常见的跟后痛的几种类型,相信大家已经比较熟悉了,还有好多网友留言进一步讨论。其实更多的足跟痛的表现形式是今天要讨论的…

    11-25
    22
  • 足跟痛是什么原因

    足跟痛是什么原因: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提起足跟痛这个病症,足跟痛在临床上也叫跟痛症,是一种常见的多发病,可以一侧的足跟疼痛,也可以双侧同时出现。它可以不红不肿,但行走不便。…

    11-20
    13
  • 足跟痛应该按摩哪个穴位

    一般足跟痛指的是患者的足跟骨质、关节、滑囊以及筋膜等处发生病变导致的足跟底部局限性疼痛,属于是一种多见病,通过按摩的方法可以缓解。可以按摩涌泉穴、昆仑穴等,对于缓解疼痛有着很重要的…

    10-29
    29
  • 脚疼怎么办

    长时间的站立或行走会导致脚部的血液循环不畅,从而引发脚疼的情况,针对这种脚疼的病情,患者可以采取将脚部抬高的方法,来改善血液的循环,也可以在晚上的时候进行盐水泡脚,进行关节的放松。…

    11-29
    14
  • 足跟痛怎么治疗

    足跟痛发作时会出现各种不同的疼痛感,需要全面进行治疗,可以通过药物治疗,小针刀治疗,物理治疗与注射治疗。在治疗时也要注意做好护理工作,要选择穿轻软合适的鞋子,控制好体重,坚持足部锻…

    11-28
    12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