蜈蚣的功效与作用,图片,禁忌,

wugong

蜈蚣

别名:百足虫、干足虫、千条腿、天虫、蝍蛆、吴公、天龙、百脚、嗷高姆

性味:味辛,性温,有毒。

归经:归肝经。

古籍:蜈蚣古籍记载

定惊 解毒 祛风 散结 通络 止痛

蜈蚣的功效与作用

息风镇痉,通络止痛,攻毒散结。用于肝风内动,痉挛抽搐,小儿惊风,中风口嗝,半身不遂,破伤风,风湿顽痹,偏正头痛,疮疡,瘰疬,蛇虫咬伤。

用法用量:3~5g。

——以上来源于《中国药典》2015版

祛风,定惊,解毒,散结,通络止痛。

蜈蚣的功效与作用1.熄风止痉(痉挛抽搐证)用治各种原因引起的痉挛抽搐,如止痉散;用治小儿口撮,手足抽搐,可配伍全蝎、钩藤等同用;若小儿急惊风,可配以丹砂、轻粉各等份,共研细末,以乳汁送服;若破伤风,角弓反张,多以本品为主药,再配伍天南星、防风等同用。此外,本品经配伍后,亦用治癫痫、风中经络,口眼啮斜等。本品与全蝎的功效极为相似,然搜风止痉力更强,常与全蝎同用。

蜈蚣的功效与作用2.攻毒散结(疮疡肿毒,瘰疬结核证)用治恶疮肿毒,疗效颇佳;用治瘰疬溃烂,亦可与茶叶共为细末,外敷;若以本品焙黄,研成细末,以开水送服,或与黄连、大黄等同用,又可用治毒蛇咬伤。本品以毒攻毒,功力颇强。

蜈蚣的功效与作用3.通络止痛(风湿顽痹,顽固性头痛证)用治风湿痹痛、游走不定、疼痛剧烈者;若久治不愈之顽固性头痛或偏正头痛,多与天麻、川芎等同用。

蜈蚣主治

用于中风、惊痫、急慢惊风及疮疡肿毒、结核、癥瘕肿块、瘰疬、风癣、脱疽、蛇伤、顽固性头痛、痔瘘、烫伤、破伤风、风湿顽痹、跌打损伤、毒蛇咬伤等。现代用治脑血管意外、癫癎、面神经麻痹、脑血栓形成、百日咳、颔下淋巴结炎、烧烫伤、乳腺炎、肝炎、阳痿、银屑病、骨结核、瘘管、瘢痕、消化道肿瘤等。

蜈蚣现代药理研究

1.蜈蚣有抗惊厥作用。
2.蜈蚣的水溶性去蛋白提取液对动物离体心房收缩力有明显增强作用,有直接降压作用和扩张血管作用。
3.蜈蚣水煎液对黄色毛癣菌、许兰氏黄癣菌等皮肤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4.蜈蚣水提取物有抗凝血作用。

蜈蚣成分

主含两种类似蜂毒的有毒成分,即组胺样物质及溶血性蛋白质;尚含脂肪油、胆甾醇、蚁酸等。具有抗肿瘤、止疼、抗真菌、增强免疫功能等作用。

蜈蚣用法用量

日常用量:2~5g,煎服,研末冲服,0.5~1g;外用适量,研粉撒、油浸或研末调敷。

蜈蚣禁忌

口服过量可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疲乏无力、巩膜黄染、神志不清、心动过缓、休克等;大剂量可使心肌麻痹,并抑制呼吸中枢而致死亡。

孕妇、小儿慢惊者忌用。

畏蛞蝓、蜘蛛、鸡屎、桑皮、白盐。

小儿慢惊风,大人温疟非烟岚瘴气所发,心腹积聚非虫结蛇瘕,便毒或脓将溃,咸在所忌。

阴虚、血虚者忌用。有过敏史者禁用。

本品有毒,不宜超量使用。

蜈蚣选方

1、治小儿惊风:蜈蚣5g,丹砂、轻粉各等分。娱松去足,炙为末。丹砂和轻粉研成细末,与蜈蚣末搅拌均匀,乳汁和丸,如绿豆大。每岁1丸,乳汁送服。

2、治中风抽搐及破伤后受风抽搐:蜈蚣5g,生黄芪18g,当归12g,羌活、独活、全蝎各6g。水煎,去渣,取汁,温服。

3、可治蛇咬:蜈蚣8g,白芷25g,雄黄12g,樟脑7g。将以上4味中药研成细末,用香油搅拌均匀,涂抹于伤口,随干随涂。

4、治甲沟炎:蜈蚣5g,雄黄、白矾各1.5g,鸡蛋1个。蜈蚣、雄黄和白矾研成细末。鸡蛋一端打破,倒出部分蛋清,然后将药末装入蛋内,搅匀,患指插入鸡蛋内,用小火沿蛋壳围烘1小时以上,使患指有湿热感。每日烘烤一两次,一般治疗1~5天可痊愈。

方一:治疗手足抽搐

蜈蚣、全蝎各等份。共研为细末,每次0.5~1g,每日3次,开水吞服。

方二:治疗肿毒恶疮

蜈蚣、雄黄各等份。共研为细末,外敷患处。

方三:治疗瘰疬溃烂

蜈蚣、茶叶各等份。共研为细末,外敷患处。

方四:治疗毒蛇咬伤

蜈蚣适量。研为细末,每次1.8~3g,每日3次,开水送服。

方五:治疗结核病

蜈蚣3~5条。去头、足,焙干,研为细末,每日分3次,开水送服。

方六:治疗面神经麻痹

蜈蚣1条,防风15g。将蜈蚣研为细粉,用防风煎汤,每日分2次冲服蜈蚣粉末。

方七:治疗脑血栓、脑震荡后遗症

蜈蚣2条,全蝎3g。共研为细末,分成12包,每次1包,每日2次,开水冲服。

方八:治疗癌症

蜈蚣2~3条。焙干,研为细末,每日分3次,开水送服。

方九:治疗产妇头风

蜈蚣2条(研细粉),川芎、防风各10g,钩藤15g。将后3味药水煎取汁,每日分3次冲服蜈蚣粉。

方十:治疗百日咳

蜈蚣4.5g,甘草15g。共研为细末,每次2g,每日3次,开水送服。

蜈蚣药用部位

为大蜈蚣科动物少棘巨蜈蚣或其近缘动物的干燥全虫。 形态特征与生境分布 体形扁平而长,全体由22个同型环节组成,长6~16厘米,宽0.5~1.1厘米。栖居于潮湿阴暗处。头部红褐色,头板近圆形,有1对多节的长触角,步肢21对。夏季捕捉,用沸水烫过,晒干或烘干;或用两端削尖(长于虫体)的竹片,插入头尾两部,绷直晒干。全国各地均有分布。

蜈蚣选购保存

以身干、条长、头红、足红棕色、身黑绿、头足完整者为佳。规格有大、中、小之分。

(0)

相关推荐

  • 肾结石如何快速止痛

    肾结石是一些晶体物质和有机基质在肾脏的异常聚积所致,肾结石的疼痛比较严重。在疼痛分级中,属于较剧烈疼痛。这种疼痛,一般自己在家中吃止疼药,或稍微强一些的镇痛药一般效果较差。如果发生…

    11-21
    11
  • 独活的功效与作用,图片,禁忌,

    duhuo 独活 别名:独摇草、独滑、长生、川独活、玉活、胡王使者、肉独活、香独活 性味:味辛、苦,性微温。 归经:归肾、膀胱经。 古籍:独活古籍记载 祛风 祛风湿 散寒 止痛 独…

    11-06
    0
  • 仙人掌的功效与作用,图片,禁忌,

    xianrenzhang 仙人掌 清热解毒,行气活血 别名:风尾竻、龙舌、霸王树、平虑草、老鸦舌、神仙掌,霸王、观音掌、观音刺 性味:味苦,性寒。 归经:归心、肺、胃经。 活血 解…

    11-11
    0
  • 臭梧桐的功效与作用,图片,禁忌,

    chouwutong 臭梧桐 别名:海州常山、海桐、臭桐、臭芙蓉、地梧桐、岩桐子、秋叶、八角梧桐、凤眼子、泡花桐、矮桐子 性味:味辛、苦、甘,性凉。 归经:归肝经。 降血压 祛风 …

    11-06
    0
  • 痛经喝红糖水能止痛吗

    痛经有很多人都曾经遇到过,其实要想有效缓解痛经,也并非没有办法,首先很多人都会选择红糖水,但是这并不是最好的方法,首先就应该补充维生素,补充钙元素,另外一定要保持子宫的温暖,尽量不…

    12-26
    11
  • 水蛭的功效与作用,图片,禁忌,

    shuizhi 水蛭 别名:蚂蟥、蛭蝚、至掌、虮、蚑、马蜞、马蛭、房旭 性味:味咸、苦,性平;有小毒。 归经:归肝经。 古籍:水蛭古籍记载 活血 散瘀 通经 止痛 水蛭的功效与作用…

    11-21
    0
  • 含羞草的功效与作用,图片,禁忌,

    hanxiucao 含羞草 安神清热,消积解毒 别名:知羞草、怕羞草、喝呼草、怕丑草、望江南、惧内草、感应草 性味:味甘、苦、涩,性平,有小毒 归经:归肝、肾、脾经 安神 定惊 解…

    11-12
    0
  • 天仙藤的功效与作用,图片,禁忌,

    tianxianteng 天仙藤 别名:都淋藤、青木香藤、马兜铃藤、香藤、都淋藤、兜铃苗、马跑铃藤、臭拉秧子、 性味:味苦,性温。有毒(一说无毒)。 归经:归脾、肝、肾经。 化湿 …

    11-10
    0
  • 大飞扬草的功效与作用,图片,禁忌,

    dafeiyangcao 大飞扬草 祛风除湿,解毒止痒 别名:大飞羊、节节花、大乳草、木本奶草、金花草、蜻蜒草、白乳草、过路蜈蚣、蚂蚁草、天泡草、大乳汁草、奶子草 性味:味微辛、苦…

    11-09
    0
  • 树豆的功效与作用,图片,禁忌,

    shudou 树豆 利湿消肿,清热解毒 别名:木豆、树豆仔、豆蓉、观音豆 性味:种子:味甘、微酸,性温。 补脾 解毒 解热 利尿 利湿 清热 消炎 消肿 益气 止痢 树豆的功效与作…

    11-15
    0
  • 活血通络的中药

    活血通络的中药:   活血通络的中药,主要是用温热的药物,配合活血化瘀的药物,以温经通络,散寒化瘀,祛散阴寒凝滞之邪,使经脉通血,活血化瘀,具有消散作用的,或能够攻逐体内淤血的药物…

    12-14
    15
  • 大甲草的功效与作用,图片,禁忌,

    dajiacao 大甲草 解毒消炎,消肿散结 别名:五虎下山、八卦草、药虎草、台湾大戟、满天星 性味:味苦、辛,性寒,有毒。 归经:归肺、大肠经。 解毒 清热 散结 蛇虫咬伤 消炎…

    11-23
    0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