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肝和乙肝的区别

丙肝和乙肝的区别
  丙肝和乙肝两者是有区别的,前者是由丙肝病毒引起来,后者是乙肝病毒引起来。从症状上来说,丙肝的临床症状不明显,主要的是疲劳,全身乏力等,乙肝的症状比较多,黄疸,转氨酶升高,恶心,呕吐等;感染的方式不一样,感染后的结果并不是一样的,感染丙肝病毒,大多数的会发展成为慢性丙肝,感染乙肝病毒之后,只有少数的人发展成为慢性的。
  从治疗的方式上看,丙肝是可以治愈的,但是要根据不同的类型,治愈的标准是指检测不到丙肝病毒,五年之后也没有检测到,乙肝只能是通过抗病毒治疗和保肝等治疗控制住病情。在预防方面,乙肝可以通过接种乙肝疫苗来产生抗体进行预防,丙肝到现在为止,还没有预防的疫苗,检测出现丙肝抗体,那是说明感染了丙肝病毒的意思。

丙肝和乙肝的区别相关阅读

乙肝妈妈的孩子是否要选择“五联疫苗”

所谓“五联疫苗”全称为“吸附无细胞百白破、灭活脊髓灰质炎和b型流感嗜血杆菌(结合)联合疫苗”(简称:DTaP-IPV/Hib五联疫苗),由法国赛诺菲巴斯德公司生产,可以预防百日咳、白喉、破伤风、脊髓灰质炎和b型流感嗜血杆菌5种疾病。

2010年,DTaP-IPV/Hib五联疫苗在我国被批准上市,全程免疫共接种4次,包括基础免疫3次(2-3-4月龄或3-4-5月龄),加强免疫1次(18~20月龄),免疫力可维持4~12年。但是,如果分别接种百白破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和b型流感嗜血杆菌疫苗,共需要接种11次或12次(其中7次或8次注射接种,4次口服接种)。

相比之下,接种次数明显减少,而且其中的脊髓灰质炎疫苗为灭活疫苗,不会导致“疫苗相关性麻痹病”,因此,DTaP-IPV/Hib五联疫苗确实有很大的优势。但是,这种DTaP-IPV/Hib五联疫苗的价格很贵,属于二类疫苗,全程4针需要大约两三千元,而分别接种百白破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和b型流感嗜血杆菌疫苗。

其中百白破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属于一类疫苗,是国家免费的,只有b型流感嗜血杆菌疫苗属于二类疫苗,需要自己花钱,接种3次或4次,花费大约为300~800元不等。因此,是否选择DTaP-IPV/Hib五联疫苗要根据家庭经济情况来决定。

乙肝治疗过程中如何判定药物的疗效

在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过程中,医生们常常需要判断药物的疗效。判断抗病毒药物的疗效通常以“应答”来表示。有“应答”就是有疗效,无“应答”就是没有疗效;完全应答就是疗效达到最好的程度,部分应答就是有部分疗效。这些“应答”通常还分为:病毒学应答、生化学应答和组织学应答。

生化学应答:治疗过程中,血清ALT及肝功能其他指标恢复正常为生化学应答。通俗地说,就是治疗后肝功能恢复正常。

组织学应答:治疗后肝脏组织炎症坏死降低≥2分,且无肝纤维化评分的增高;或按Metavir评分,肝纤维化评分降低≥1分。通俗地说,就是治疗后肝脏炎症程度和纤维化程度有好转。

病毒学应答:治疗后HBV DNA水平下降到检测值下限。通俗地说,就是治疗后病毒被受到抑制。

原发性无应答:核苷(酸)类药物治疗依从性良好的患者,治疗12周时HBV DNA较基线下降幅度<1 log10 IU/ml或24周时HBV DNA较基线下降幅度<2 log10 IU/ml。通俗地说,就是治疗12周HBV DNA下降幅度不到10的1次方,治疗24周HBV DNA下降幅度不到10的2次方。

应答不佳或部分病毒学应答:核苷(酸)类药物治疗中依从性良好的患者,治疗24周时HBV DNA较基线下降幅度>2 log10 IU/ml,但仍然可以检测到。通俗地说,就是治疗24周HBV DNA下降幅度虽然超过了10的2次方,但还能从血中检测得到。

完全病毒学应答:治疗过程中,血清HBV DNA低于检测下限。

医生们根据以上“应答”状况判定抗病毒药物的疗效。如果在治疗一定时间后应答不佳或无应答,医生们则会建议改变治疗方案;如果达到了临床治愈,则是达到了最满意的疗效,可以停止抗病毒药物的治疗。

乙肝病毒感染者发现肝功能异常后应立即治疗吗

乙肝“大三阳”感染者可以观察一段时间

我国2015年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中指出:“在HBV感染自然史中,部分ALT升高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在随访过程中随着肝内炎症活动的减轻,可出现自发的HBeAg血清学转换,ALT恢复正常。因此,对于ALT升高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可以先观察3~6个月,如未发生自发性的HBeAg血清学转换且ALT持续升高,再考虑开始抗病毒治疗。”

根据乙肝病毒感染的自然史,e抗原阳性的免疫耐受期乙肝病毒感染者突然发生ALT升高,通常是免疫清除的发生。对于HBeAg阳性的患者,有些可能会发生自发性HBeAg血清学转换。对于发生了自发性HBeAg血清学转换的患者,则不需要再抗病毒治疗了。

但是,自发性HBeAg血清学转换的发生率较低,只有大约1.1%~9%。一般来说,年龄较轻,ALT较高(>150 U/L),且HBV DNA和HBeAg动态观察下降较快的患者,预测自发性HBeAg血清学转换的可能性较大。因此,对于年龄较轻、HBeAg阳性且没有肝硬化的患者,可以观察一段时间,监测ALT、HBV DNA和HBeAg,看看是否能发生自发的HBeAg血清学转换。

如果发生HBeAg血清学转换,说明感染者已经进入非活动期,大多数预后较好,可不必治疗。但是,年龄>30岁,持续ALT升高,HBV DNA和HBeAg水平没有下降趋势者,自发性HBeAg血清学转换的可能性较小,应该尽早给予抗病毒治疗。

根据我的经验,一般观察1~2个月便可以看出。如果在1~2个月内,HBV DNA不下降者,自发性HBeAg血清学转换的可能性较小。还有,ALT较低(<150 U/L)的患者,体内免疫清除的力度往往不够,不能有效地抑制病毒,自发性HBeAg血清学转换的可能性也较小。

另外,有些乙肝病毒感染者检查的频率不够,1年才检查一次,偶然发现的ALT升高,但实际上肝功能异常早已发生,这类患者大多不可能出现自发性HBeAg血清学转换,等待下去往往导致肝脏更严重的损伤和纤维化,应该及时抗病毒治疗。

乙肝“小三阳”感染者发现肝功能异常应及时治疗

对于e抗原阴性的乙肝病毒感染者,一旦出现肝功能异常,HBV DNA升高,则应立即开始抗病毒治疗,不应该拖延或观察。HBeAg阴性的慢性乙型肝炎属于乙肝病毒感染自然史中的第四期——再活动期。乙肝病毒为了“逃逸”免疫系统的攻击,想出办法“乔装打扮”一番,把免疫系统认识的e抗原去掉,使自己变了样子,成为一种前C区或C区的变异的病毒。

病毒变异后,在感染者的血清中不能检测出e抗原,但病毒还具有复制能力,乙肝病毒DNA阳性,感染者常伴有持续性或间歇性血清氨基转移酶升高。这类患者一般年龄较大,尽管ALT和HBV DNA水平往往低于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ALT会持续波动,自发性缓解的可能很小,而且其肝脏病变常是在经过免疫清除期肝脏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往往更严重,如果不及时治疗,常常会发展成肝硬化,甚至发生肝癌。

因此,我国2015年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对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指征更宽,一旦出现ALT升高或符合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的适应证则立即开始治疗。

刚出生的婴儿乙肝核心抗体为什么会阳性

孕期母亲的胎盘对乙肝病毒的抗原和抗体有选择的通透性。在一般情况下,乙肝病毒的抗原和抗体透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取决于3个因素:一是乙肝病毒的抗原和抗体的分子量大小,二是母亲乙肝病毒的感染状态,三是母亲体内乙肝病毒的抗原和抗体的量。

乙肝病毒抗体的分子量较小,容易透过胎盘,抗原的分子量较大,不容易透过胎盘。国内外许多研究结果都已经证实:乙肝表面抗体(抗HBs)、乙肝病毒e抗体(抗HBe)和乙肝病毒核心抗体(抗HBc)都属于抗体,都可以透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新生儿出生后即可检测出这些抗体。

而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分子量最大,最不容易透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乙肝病毒e抗原(HBeAg)可部分透过胎盘。根据我们医院妇产科的研究数据,410例阻断成功的乙肝“大三阳”母亲所生后代中,出生时HBsAg的阳性率为11.0%,HBeAg的阳性率为34.9%,而抗HBc的阳性率几乎100%。

母亲感染乙肝病毒的状态也是决定乙肝病毒抗原和抗体透过胎盘的重新因素。新生儿HBeAg仅会出现在HBeAg阳性的乙肝“大三阳”母亲所生后代中,而HBeAg阴性的乙肝“小三阳”母亲所生后代无1例HBeAg阳性,但92.5%~100%的新生儿血清内可以检测到抗HBe。

同理,母亲体内的乙肝抗体也会透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接种了乙肝疫苗的母亲所生孩子,出生时即可检测到抗HBs;而母亲体内的抗HBc也可以透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无论其母亲是否为慢性乙肝病毒的感染者。也就是说,只要母亲体内存在抗HBc,新生儿体内就有可能检测出抗HBc,即使母亲为单抗HBc阳性(HBsAg阴性)者。

乙肝病毒的抗原和抗体是否可以透过胎盘,也与母亲体内乙肝病毒的抗原和抗体的量有关。母亲体内HBeAg水平越高,新生儿HBeAg阳性率也越高。抗体透过胎盘的情况也是一样的。

接种3针乙肝疫苗的母亲所生后代抗HBs的阳性率明显高于接种2针乙肝疫苗者;单抗HBc阳性(HBsAg阴性)母亲所生后代,由于母亲体内抗HBc水平较低,其后代出生后抗HBc阳性率也低于HBsAg母亲。

总之,新生儿出生时检测到抗HBc阳性最大可能是母亲有乙肝病毒感染,也可能为HBsAg阴性/抗HBc阳性母亲所生后代。但需要说明的是,无论母亲是否为乙肝病毒感染者,新生儿检测出抗HBc阳性都不是乙肝病毒感染的标志,母亲不用为这一指标担心。

乙肝患者治疗前用检测乙肝病毒基因型吗

乙型肝炎病毒目前发现至少有9个基因型,为了辨认,人们用英文字母给它们编排成A、B、C、D、E、F、G、H、I——9个基因型。不同的基因型在全球流行的分布不同。

我国流行的乙肝病毒以B型和C型为主,而欧洲和美国等西方国家多为A型。流行病学研究显示:乙肝病毒B基因型感染者比C基因型的感染者较少发展成慢性肝炎、肝硬化和肝细胞癌。不同基因型的乙肝病毒对干扰素治疗的反应也不同。A基因型疗效最好,其次是D基因型,然后是B基因型,最难治疗的是C基因型。

我国的乙肝病毒感染者中,C基因型为占60%,B基因型约30%;南方以B基因型为主,北方以C基因型为主,另有少数为D基因型和B+C混合基因型感染。因此,我国的慢性乙型肝炎比西方国家更难,干扰素的疗效较差。

不过,现在大多数乙型肝炎患者都服用核苷(酸)类药物治疗。核苷(酸)类药物无论对哪种基因型的疗效都很好,疗效没有明显差异。即使用干扰素治疗,也可以通过一些化验指标来预测疗效。

我国2015年《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提出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接受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治疗的患者在治疗前的预测因素有5条:

(1)HBV DNA<2×10的8次方 IU/ml;

(2)高ALT水平;

(3)基因型为A或B型;

(4)基线低HBsAg水平;

(5)肝组织炎症坏死G2以上。

这5条中,除了第3条外,其他4条如果符合,也可以用干扰素治疗。

由于检测乙肝病毒的基因型对治疗方案的影响不大,而检测乙肝病毒的基因型还要花很多钱,并且尚需要等待较长的时间才能回报检测结果。因此,如果不是临床研究需要,乙肝病毒感染者要治疗前不必非要检测乙肝病毒的基因型。

(0)

相关推荐

  • 乙肝为什么会转变为肝癌

    乙肝转变为肝癌的几率是比较高的。一方面是因为乙肝病毒如果没有及时进行治疗,就会引起肝功能的损伤,从而出现肝细胞的病变,引发肝癌。另一方面患有乙肝以后如果不注意生活方式的调养,大量酗…

    12-15
    17
  • 什么是乙肝大三阳

    什么是乙肝大三阳:   乙肝大三阳指表面抗原、e抗原和核心抗体三项阳性。大三阳往往代表了一种免疫耐受状态,比如在青少年没有出现免疫清除的人群当中,经常表现的是大三阳,他的病毒载量很…

    08-31
    12
  • 抽血查甲肝乙肝可以吃饭吗

    在进行甲肝乙肝的检查中,是可以吃饭的。检查甲肝乙肝的数据是具有特异性的,并不会因为吃饭或服用药物而造成改变。并且为了避免肝脏疾病的出现,需要注意日常的饮食,可以避免肝脏的过度劳累,…

    08-20
    13
  • 慢性乙肝如何传染

    慢性乙肝如何传染:   慢性乙肝是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的简称,是感染乙型肝炎病毒超过六个月。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是危害全世界健康问题之一。   乙型肝炎病毒传播通过以下途径:母婴垂直传播…

    09-05
    18
  • 乙肝病毒携带者要治疗吗

    乙肝病毒携带者如果没有任何肝炎发作、肝纤维化,也没有向肝硬化肝癌进展,目前不需要治疗。因为乙肝病毒携带者中有60%甚至更多的人即使不做治疗,终生也不会发病。所以不主张…

    09-16
    12
  • 乙肝小三阳可以喂奶吗

    很多女性在怀孕期间发现自己有乙肝小三阳,等到宝宝出生以后是可以母乳喂养的,因为乙肝小三阳一般都处在稳定期,传染性比较弱,而且孩子出生以后会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以及乙肝疫苗,所以母乳喂…

    08-20
    15
  • 什么是乙肝父婴传播

    一般情况下不存在乙肝父亲传染孩子。临床上会有父亲是阳性,孩子也有阳性的现象。这种情况可能是父亲长期和孩子接触,孩子食用了被带病毒的血或唾液等污染了食物,从而导致孩子也可能被感染上病…

    09-16
    13
  • 乙肝孕妇转氨酶升高怎么办

    乙肝是一种常见肝病,一定要积极的治疗,尤其是对于一些孕妇,因为患上了乙肝很容易会导致出现转氨酶升高的情况,一定要积极治疗,到专业的肝病医院进行科学治疗,治疗时千万不要盲目用药,要等…

    10-08
    16
  • 乙肝五项怎样才算正常

    乙肝五项怎样才算正常:   乙肝五项是用来判断乙肝病毒感染指标,是血清标志物,五项指标包括乙肝表面抗原,乙肝表面抗体,乙肝e抗原,乙肝e抗体,乙肝核心抗体。全部都是阴性,说明是正常…

    09-09
    12
  • 有乙肝抗体就不会被传染乙肝了吗

    乙肝抗体的存在的确能够大大增加人体对乙肝病毒的抵抗能力和免疫能力,但并不意味着乙肝抗体就会完全杜绝乙肝的发作。如果出现变异的乙肝病毒等意外状况,那么个人的身体还是有可能发作乙肝的。…

    12-15
    15
  • 伴有肾病的乙肝和丙肝患者的治疗

    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都可以引起肾脏疾病。乙型肝炎可以引起膜性肾小球肾炎、结节性多动脉炎、小管间质性肾炎。丙型肝炎可以引起膜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冷球蛋白血症和糖尿病。病毒性肝炎也可以影…

    08-29
    11
  • 打乙肝疫苗后注意什么

    很多人认为只要按时打乙肝疫苗或按时接种某种疫苗,得病的几率就会减小,实际上这种认识是不全面的,绝大多数人在接种乙肝疫苗或其他疫苗以后都会产生相应的抗体,对疾病就具有了抵抗的能力,但…

    09-17
    12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