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危害有哪些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危害有哪些: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为慢乙肝。据统计,目前我国一般人群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流行率为5%~6%,慢性HBV感染者约7000万例,其中慢乙肝患者约2000万~3000万例。
  部分慢乙肝患者会进展至肝硬化甚至肝癌,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目前慢乙肝尚无治愈药物,而积极抗病毒治疗,可以抑制病毒复制,延缓病情进展,减少并发症发生。目前研究数据表明,未经抗病毒治疗慢乙肝患者的肝硬化年发生率为2%~10%,年龄较大、男性、ALT持续异常、病毒载量高、HBeAg持续阳性或合并HCV、HDV或HIV感染及合并其他肝损伤因素(如嗜酒或肥胖等)是肝硬化的高发因素。
  代偿期肝硬化进展为失代偿期的年发生率为3%~5%,肝硬化患者合并肝癌年发生率为3%~6%。肝硬化、有肝癌家族史、合并糖尿病、HBsAg定量高水平、接触黄曲霉毒素等均与肝癌高发相关。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危害有哪些相关阅读

新生儿接种3针乙肝疫苗后抗体应该有多高

最近一段时间因为两种治疗丙型肝炎的药物刚刚上市,为了让一些医生和患者了解这两种药物,一直在写丙型肝炎的治疗。这段时间里,我接到过几封乙肝妈妈的来信,问自己的孩子打了三针乙肝疫苗后,抗体没有>1000 mIU/ml,是不是太低了。说自己在妈妈群里看到别人家的孩子抗体都>1000 mIU/ml,担心自己宝宝的抗体没有达到1000 mIU/ml,会不会感染乙肝。

我反复回信告诉这些乙肝妈妈,说抗体>100 mIU/ml就算很高的,并非所有孩子打了疫苗后抗体都会>1000 mIU/ml。但这些妈妈们还是不放心。今天,我写完了丙型肝炎的博客,决心把我们医院妇产科乙肝“大三阳”妈妈生育的孩子接种三针乙肝疫苗后抗体高低的情况做个统计,让这些妈妈们看看。

我初步统计了数据库中1517例乙肝“大三阳”或/和高病毒复制(HBV DNA>106 IU/ml)的母亲所生的1528例孩子(11对双胞胎)阻断成功后抗体产生的情况(如图)。完成3针全程乙肝疫苗接种后1个月时检查孩子的抗体,抗体的定量值>10 mIU/ml即表示孩子对乙肝病毒产生了免疫力,抗体的定量值≥100 mIU/ml为正常应答,在10~100 mIU/ml之间为低应答,抗HBs<10 mIU/ml为无应答。从下面这张图中我们可以看出,接种3针乙肝疫苗后97.3%的孩子都产生了对乙肝病毒的免疫力;80.4%的孩子抗体>100 mIU/ml(其中33.8%的孩子抗体>1000 mIU/ml),为正常应答;16.8%的孩子产生了抗体,但定量的值较低,在10~100 mIU/ml之间,为低应答,抗体容易消失;只有2.7%的孩子尽管后来证实阻断成功,但对最初的3针疫苗无应答(没有产生抗体),加强疫苗接种后最终获得抗体。

乙肝妈妈可不可以母乳喂养

乙肝妈妈的乳汁中确实能够检测出乙肝病毒的抗原和HBV DNA,但是,乳汁病毒含量极低,仅为母亲血液中病毒含量的1/10000~1/1000。且初乳中病毒含量较高,到产后个月再检测,大多数母亲的乳汁中HBV DNA已经检测不到,仅有18%HBV DNA≥10的6次方拷贝/ml的母亲乳汁中还能检测到微量的HBV DNA。

而且,循证医学的证据已经充分说明,乙肝病毒感染的母亲,无论其感染状况如何(“大三阳”或“小三阳”,HBV DNA水平高或低),在新生儿正规免疫后母乳喂养均不会增加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风险。因此,根据母亲乳汁中的HBV DNA水平来决定是否母乳喂养完全没有必要,也没有依据。国内外没有一家乙肝防治指南建议检测母亲乳汁中的乙肝病毒。

除了孩子出生时注射的那一针乙肝免疫球蛋白以外,孩子的抗体主要来源于乙肝疫苗的刺激。乙肝疫苗是现代科学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乙肝病毒的基因片段插入酵母细胞或仓鼠卵母细胞的基因中,重新组成新的基因,利用这些细胞的复制生产出来含有乙肝病毒片段的疫苗。这种基因重组疫苗非常安全,它进入体内并不像乙肝病毒那样侵入肝细胞做“坏事”,而是模仿乙肝病毒的“坏样子”,在体内调动并训练免疫系统产生对乙肝病毒的免疫力,保卫机体不受乙肝病毒的侵害。

人的免疫系统有很强的记忆力。只要孩子的免疫系统对乙肝疫苗产生了“应答反应”,孩子的免疫细胞就会牢牢乙肝抗原的“坏样子”。因此,在孩子有了抗体之后,如果真有抗原侵入体内,抗原不仅不会“消耗”抗体,而且还会刺激免疫细胞产生更多的抗体。

抗体的下降并非抗原的消耗,而是抗体自身的代谢,就像体内的红细胞寿命是120天一样,到一定寿命,抗体自然代谢掉了。但大家不用担心,免疫细胞还会源源不断的制造出抗体加以补充,只不过如果没有抗原的再次刺激,补充的抗体产量会逐渐减少,直到下一次抗原的侵入。

不仅如此,已有许多研究证实,母乳喂养不会影响乙肝疫苗的免疫效果,乙肝妈妈所生后代母乳喂养和配方奶喂养在三针乙肝疫苗接种后产生的抗体是一样的。这足以证明,乙肝妈妈没有必要整天想着带着孩子去医院抽血检查,母乳喂养不会“消耗”乙肝抗体,不会影响孩子抗体的产生和母婴阻断效果。

儿童乙肝用哪种药治疗更好

到目前为止,被批准用于治疗2岁以上儿童乙型肝炎的药物有普通干扰素、拉米夫定和恩替卡韦。普通干扰素批准的时间较早,但因为干扰素的副作用和需要频繁注射的缺点,许多医生开始使用核苷(酸)类药物治疗儿童乙型肝炎。

拉米夫定是第一个被批准用于2岁以上儿童乙型肝炎的药物。虽然拉米夫定在儿童中使用的安全性很好,但由于拉米夫定容易产生耐药性,所以在恩替卡韦在儿童中的安全性得到证实,被批准用于2岁以上儿童乙型肝炎后,世界卫生组织在2015年3月12日发布的《预防、关护和治疗慢性乙肝感染者指南》中推荐儿童慢性乙型肝炎选择恩替卡韦治疗。

因此,选择恩替卡韦治疗更好。因为,恩替卡韦的抗病毒作用更强,耐药的发生率很低。近些年来,我也曾使用恩替卡韦治疗过一些儿童慢性乙型肝炎,都获得较好的疗效,e抗原血清转换率较高,病毒应答也很好。

以前,我国没有提供给儿童治疗的恩替卡韦口服液。高兴是的,在最近恩替卡韦口服液也要在我国上市了。

需要注意两点:一是儿童使用核苷(酸)类药物治疗,母亲也需要做好长期治疗的心理准备,帮助孩子服药,定期到医院进行相关检查,提高孩子治疗的依从性。二是,随着孩子的生长发育和体重增加,要根据孩子的体重调整药物剂量。

乙肝病毒感染者应如何定期监测

乙肝病毒感染者在经常到医院检查,监测疾病和药物治疗的情况,防止疾病进展和肝癌的发生。不过,不同状况的乙肝病毒感染者监测的重点不同。我总结了一下,大概分为治疗前监测、治疗期间的监测和治疗结束后监测3个部分。

治疗前的监测

治疗前监测主要指肝功能正常的乙肝病毒携带者的监测。其监测的主要目的是及时发现疾病进展,及时把握治疗时机。肝功能正常的乙肝病毒感染者无论其体内病毒复制的情况如何,都需要定期随访,加强监测,发现异常,及时治疗。

尽管目前的《乙肝指南》都不建议免疫耐受期的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过早治疗,但已有许多研究表明,高病毒载量是乙型肝炎肝病进展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内外环境的改变(生育、劳累、药物治疗等),有可能出现肝病活动。肝病进展有时悄无声息,不易被人察觉;有时又是一触即发,突然加重。如果不定期监测,常常延误治疗。因此需要定期随访,加强监测。

尽管大多数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的预后良好,很少发生肝病进展,肝细胞癌的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其他三个时期的乙肝病毒感染者,但是,乙肝病毒并没有被清除,它们只是受到了免疫系统的抑制,在肝细胞内“装死”或“冬眠”,只要遇到时机,它们就会“反扑”,再次在肝脏内发动“战争”,导致乙型肝炎再活动。即使病毒未“反扑”,但它们以前在肝脏内导致的病变在一定条件下也有可能癌变,发生肝细胞癌。因此也需要定期监测。

治疗期间的监测

抗病毒治疗期间应定期到医院随访和监测,这一阶段监测的主要目的是监测抗病毒药物的疗效、用药依从性,以及耐药和不良反应。

患者在抗病毒治疗过程中需要定期到医院随访,进行必要的化验检查,请医生判断药物的疗效,及时发现耐药和不良反应。患者在与医生的沟通中还可以了解更多的乙型肝炎科普知识和治疗进展,提高治疗依从性,取得更佳的疗效。

干扰素的不良反应较多,治疗期间检查频度较高,尤其是治疗初期,每1~2周就需要检查一下血常规,每月检测肝功能。少数病人使用干扰素治疗初期肝病可能突然加重,那就需要随时对肝功能进行监测。另外,干扰素有导致甲状腺疾病、糖尿病、间质性肾炎等副作用,每3个月应该对甲状腺功能、血糖和肾功能进行监测。

核苷(酸)类药物相对比较安全,监测的频度一般每3~6个月1次。但治疗是长期的,天长日久容易被病人忽视,放松了监测。核苷(酸)类药物治疗必须要求患者有较好的依从性,不能随便漏服,否则容易产生耐药。除了每3~6个月对乙肝病毒学、肝功能进行监测外,替比夫定治疗期间应定期监测CK,必要时进行肌红蛋白、乳酸、肌电图等检查,防止替比夫定相关性肌病和周围神经病。阿德福韦和替诺福韦治疗期间应定期监测血清肌酐和血磷,必要时做骨密度检查,防止肾小管损害和骨质疏松。

抗病毒治疗可以减少肝癌的发生,但无法完全阻止。因此,治疗期间仍需要监测肝癌。

 治疗结束后监测

治疗结束后对停药患者进行密切随访的目的在于能够评估抗病毒治疗的长期疗效,监测疾病的进展以及肝细胞癌的发生。

无论是干扰素还是核苷(酸)类药物,治疗成功达到了停药标准,停药后仍有可能发生HBV DNA反弹,肝炎复发或乙肝病毒再活动。因此,在结束抗病毒药物治疗后还要经常到医院去检查,监测肝功能、HBV DNA和其他与乙型肝炎疾病进展有关的指标,防止肝炎复发或乙肝病毒再活动。

在停药后3个月内应每月检测1次肝功能,HBV血清学标志物及HBV DNA;之后每3个月检测1次肝功能,HBV血清学标志物及HBV DNA,至少随访1年时间,以便及时发现肝炎复发及肝脏功能恶化。此后,对于持续ALT正常且HBV DNA低于检测下限者,建议至少每年进行一次HBV DNA、肝功能、AFP和超声影像检查。对于ALT正常但HBV DNA阳性者,建议每6个月检测1次HBV DNA和ALT,AFP和超声影像检查。

停药后的随访除了监测乙型肝炎复发或乙肝病毒再活动外,还需要监测肝细胞癌的发生。一些患者,尤其是肝硬化患者,即使HBsAg消失,仍有可能发生肝细胞癌,因此仍需要定期监测,长期随访。对于肝硬化患者,应每3个月检测AFP和腹部超声显像,必要时做CT或MRI以早期发现肝细胞癌。对肝硬化患者还应每l~2年进行胃镜检查,以观察有无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及其进展情况。

如何诊断乙型肝炎宫内感染

乙型肝炎母婴传播宫内感染如何诊断?对HBV宫内感染诊断指标尚未统一,因此无法准确判断新生儿感染的时间。

目前普遍接受2001年第二届“阻断HBV母婴传播和乙型肝炎免疫与临床应用学术会议纪要”提出的HBV宫内感染定义:HBsAg(+)母亲的新生儿出生时从其外周静脉采血测到乙肝病毒复制标志物的存在,采用主动+被动联合免疫进行母婴阻断后无免疫效果者,乙肝病毒复制标志物持续阳性至少3个月以上。

另外,也有人采用《乙型肝炎基础和临床》(第二版)中提出的诊断标准:HBsAg(+)母亲的新生儿出生时从其外周静脉采血测到乙肝病毒复制标志物或HBsAg;且在以后复查中,1月龄检测HBsAg阳性为宫内感染的初筛诊断标准,6月龄检测HBsAg仍为阳性为确诊标准。

但是近些年来发现,这种诊断标准常常会漏掉许多因宫内感染所致的母婴传播阻断失败的病例。这是因为部分新生儿虽然在子宫内已被母亲的乙肝病毒感染,但血清学感染标志却表现为阴性,形成所谓的乙肝病毒“潜隐性状态”。

由于胎儿免疫系统尚未成熟,肝细胞也未充分发育,尽管胎儿在子宫内已经感染了乙肝病毒,但乙肝病毒的复制能力较低,对HBsAg的表达水平也较低;再加上新生儿出生时立即注射了乙肝免疫球蛋白,而来自母血的抗-HBcIgG也可抑制胎儿HBsAg表达和产生有效的免疫反应。所以,有些乙肝病毒宫内感染的新生儿,尤其是临近分娩期的宫内感染,常常表现为HBsAg或/和HBV DNA的“假阴性”,被医生们称为乙肝病毒“潜隐性状态”。

这种“潜隐性状态”一般持续1~3个月,随着新生儿肝细胞发育逐渐成熟,乙肝免疫球蛋白和来自母血的抗-HBcIgG滴度下降,“潜隐性状态”的乙肝病毒开始复制和表达,HBsAg和HBV DNA才逐渐转为阳性。

(0)

相关推荐

  • 什么是乙肝

    什么是乙肝:   什么是乙肝?乙肝是一种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种肝脏炎症,是目前我国乙类传染病之一。该病潜伏期一般为3-6个月,感染后患者常感觉身体乏力,可伴轻度低热,逐渐出现厌食…

    10-08
    13
  • 干扰素适合哪些乙肝人群

    乙肝人群其实也可以选择干扰素治疗,但是也同样有着各种不一样的适应人群,比如说转氨酶水平比较高,肝脏炎症活动比较高,在这种情况下就可以选择干扰素治疗,基本上并不容易会出现问题,只要在…

    11-02
    23
  • 打乙肝疫苗注意事项

    目前,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病毒感染的有效手段,新生儿在刚出生24小时内就要注射乙肝疫苗,越早接种越好。打乙肝疫苗注意事项有哪些呢?  打乙肝疫苗注意事项 1、乙肝疫苗可以和流脑疫…

    08-17
    10
  • 乙肝病毒携带者能不能生孩子

    乙肝病毒携带既然说病毒携带那肯定他并不是阳性的,我们可以在她怀孕到24周到28周之间,给她抗病毒治疗。让她病毒量下降甚至阴性,可以减少传给胎儿,然后孩子出生以后,马上打乙肝疫苗加免…

    09-20
    13
  • 乙肝携带者发病率高吗

    乙肝有各种不同的类型,像乙肝大三阳,乙肝小三阳等等,如果是乙肝携带者发病率并不是非常高,做好日常保护措施就可以了,一般发病率和性格以及生活环境,生活习惯都有很大关系。 乙肝病毒携带…

    12-15
    13
  • 乙肝不能吃什么

    乙肝不能吃什么:   对于乙肝病毒的携带状态,这个时候患者没有任何临床表现,饮食一般不受限制,最好选择一些新鲜营养食物,少吃罐头和烧烤类食物,尽量避免饮酒。对于慢性肝炎阶段患者建议…

    08-31
    21
  • 乙肝小三阳患者能献血吗

    献血是非常有爱心的事情,既帮助了别人也可以让自身有更新鲜的血液生成,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可以献血,像乙肝小三阳患者就不能献血,容易导致乙肝传播,让别人感染疾病,所以一定要注意。 乙…

    08-20
    24
  • 乙肝小三阳可以喂奶吗

    很多女性在怀孕期间发现自己有乙肝小三阳,等到宝宝出生以后是可以母乳喂养的,因为乙肝小三阳一般都处在稳定期,传染性比较弱,而且孩子出生以后会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以及乙肝疫苗,所以母乳喂…

    08-20
    15
  • 乙肝会发展成肝癌吗

    乙肝会发展成肝癌吗:乙肝病毒本身不会变成肝癌,因为很多患者得了乙型肝炎,在病毒的基础上对肝细胞有一定的影响,肝细胞发生破坏、损伤和再生,这是比较复杂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可能有些再…

    09-21
    14
  • 慢性乙肝如何传染

    慢性乙肝如何传染:   慢性乙肝是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的简称,是感染乙型肝炎病毒超过六个月。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是危害全世界健康问题之一。   乙型肝炎病毒传播通过以下途径:母婴垂直传播…

    12-20
    11
  • 丙肝和乙肝的区别

    丙肝和乙肝的区别:   丙肝和乙肝两者是有区别的,前者是由丙肝病毒引起来,后者是乙肝病毒引起来。从症状上来说,丙肝的临床症状不明显,主要的是疲劳,全身乏力等,乙肝的症状比较多,黄疸…

    12-10
    10
  • 乙肝患者可以怀孕吗

    育龄期的乙肝患者,如肝功能正常,乙肝病毒DNA为阴性,可以怀孕。如乙肝病毒DNA为阳性,说明体内病毒处于稳定状态,属于乙肝病毒携带者,不影响正常生活也可以怀孕。如肝功能异常,乙肝病…

    09-17
    15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