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预防未分化躯体形式障碍

未分化躯体形式障碍患者常见的症状有疲乏无力、食欲缺乏,以及胃肠道或泌尿系统不适。这一临床类型可看作不典型的躯体化障碍。其症状涉及的部位不如躯体化障碍广泛,也不那么丰富,其病程不一定都长达2年以上。下面介绍如何预防未分化躯体形式障碍。

未分化躯体形式障碍是一个比较新的概念,很多人认为它是一种心身疾病。在躯体形式疾病中,无论是躯体症状本身,还是其严重程度和病程,都不符合真正的躯体疾病。躯体形式障碍包括躯体化障碍、转换性障碍和疑病症。要注意保持良好的心态,自我调节抑制。若是症状比较严重,无法通过自我调节得到缓解,建议亲自去找心理医生咨询一下为宜。平时进行自我调理 ,尽量减轻自己的压力,心理不要老思考问题,每天给自己放松一段时间,如听听音乐,做一些娱乐的事情放松自己,要保证睡眠,如果睡眠不好,可以服用一些安神的药物。
  同时人们为防止发生这一类疾病,倡导提高人的精神健康水平,使之能够抵御外界有害因素的侵袭。这就是:
  ①培育机体整体,包括脑功能的发育,并扶植其经常处于健康状态,使人的体魄健壮,精神饱满;
  ②培养个性健康发展并加强锻炼,使之与社会环境相适应、相统一。

如何预防未分化躯体形式障碍相关阅读

(0)

相关推荐

  • 10种食物赶走情绪性疲劳

    心理性疲劳的主要表现为行为的改变。人体的各个部位,从中枢大脑皮层细胞到骨骼肌基本收缩单位都能产生疲劳。可以根据以上特点来诊断。下面为大家一一介绍一下哪10种食物可以赶走情绪性疲劳?…

    12-04
    8
  • 偏执状态患者的检查内容与护理须知

    偏执状态是精神障碍性疾病的症状之一,由于疾病需要和器质性的颅脑病变相鉴别,故需要进行头颅CT以及MRI的检查,必要时还需要行脑脊液检查,以明确是否存在有颅内的感染。也需要心理咨询检…

    11-10
    12
  • 预防情绪性疲劳的措施有哪些

    情绪性疲劳是指人长期从事一些单调、机械的工作活动,伴随着肌体生化方面的变化,中枢局部神经细胞由于持续紧张而出现抑制,致使人对工作对生活的热情和兴趣明显降低,直至产生厌倦情绪。情绪性…

    12-04
    11
  • 如何预防身体变形障碍

    对于躯体的某个部分的极端不满就是躯体变形障碍(BDD),史称畸形恐怖。 躯体变形障碍属于强迫症的一种表现,患者性格上往往追求完美,比较自卑,通过外在形象来获得一定的自我肯定,当无法…

    11-15
    20
  • 断毛癖患者需要检查什么

    断毛癖患者习惯性地动手拔下自己的头发,导致秃头。心理医师指出,断毛癖常出现在幼年时期,通常肇因是焦虑或无聊。有报道拔毛癖患者与强迫症临床表现相似,及其一级亲属中强迫症出现率较高,同…

    11-14
    15
  • 10种食物赶走情绪性疲劳

    心理性疲劳的主要表现为行为的改变。人体的各个部位,从中枢大脑皮层细胞到骨骼肌基本收缩单位都能产生疲劳。可以根据以上特点来诊断。下面为大家一一介绍一下哪10种食物可以赶走情绪性疲劳?…

    11-14
    11
  • 断毛癖的食疗方法

    断毛癖是一种心理疾病,因此,它的关键且主要疗法则要以心理疗法为主,但是注意平常的饮食调节则会帮助您更快的恢复健康,并且食疗法没有任何副作用,是最健康的一种治疗方法,希望广大强迫症患…

    11-14
    12
  • 夸大狂患者适合吃哪些食物

    极端狂妄自大的毛病。亦指有这种毛病的人。偏执性精神障碍的病因可能是异质性的,遗传、人格特点及生活环境在起病中的相对作用尚不能确定。临床特点为意识清楚,其妄想结构较为系统,妄想的内容…

    12-05
    18
  • 思维中断患者的饮食

    思维中断是患者感觉到当时脑子一片空白。患者说话时突然停顿,所说内容不是原来的话题。主要见于精神分裂症。如果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日常饮食不加限制的话,有可能让患者的病情出现转化,可能会…

    11-15
    14
  • 如何预防未分化躯体形式障碍

    未分化躯体形式障碍患者常见的症状有疲乏无力、食欲缺乏,以及胃肠道或泌尿系统不适。这一临床类型可看作不典型的躯体化障碍。其症状涉及的部位不如躯体化障碍广泛,也不那么丰富,其病程不一定…

    11-15
    15
  • 喃喃重复自语需要做哪些检查

    喃喃重复自语是指个体对外界环境、自身状况以及它们相互联系的确认。意识活动包括觉醒和意识内容两方面。当上行网状激活系统和大脑皮质的广泛损害可导致不同程度觉醒水平的障碍,而意识内容变化…

    11-15
    15
  • 偏执状态患者治疗期间忌食哪些食材

    对于偏执状态患者要积极治疗,患者需要坚持吃药、树立信心、注重康复期训练、需要正确认识疾病、学习疾病知识和治疗知识并学习心理调节的方法。从中医治疗方向治疗患者,治疗方法可包括中草药治…

    12-05
    15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