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卫生组织将猝死定义为发病后6小时内死亡者即为猝死。半数以上患者在发病前数日有乏力、胸部不适、活动时心累、气急、烦躁、心绞痛等前期驱症状,发病时以胸痛最先出现,伴有 胸闷及心前区不适,且多发生于清晨,程度重,持续时间长,可伴濒死感。全身症状表现为发热,心率大于100次/分钟,体温多在38℃左右。胃肠道症状表现为恶心、呕吐、上腹胀痛、呃逆等。少数人在心肌梗死前可出现莫名其妙的左臂疼痛、咽喉痛或牙痛。当上述情况出现时,可考虑心肌梗死,如不及时到医院诊治,可能发生猝死。
如何预防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
运动可缓解焦虑、改善睡眠。坚持每天进行30分钟以上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但高血压、肥胖症、糖尿病和高脂血症患者容易因清晨运动引发心脑血管疾病,所以对这些人来说,最好在下午2点以后或晚上进行运动,保证每天的睡眠时间,尽量不熬夜,保证睡眠充足。
合理搭配饮食、管住自己的嘴。心脏病患者饮食宜以清淡、低盐、容易消化、富含维生素及蛋白质的食物为主,忌暴饮暴食,少吃甜食,保持合理体重,减轻心脏负担,保持大便通畅,避免因便秘引发猝死。不贪凉。
戒烟限酒。
治疗原发疾病。出现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和肥胖者,积极治疗,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可直接减少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
及早发现、积极治疗心肌梗死早期症状。当出现有胸痛、胸闷或者心慌等不适时,要引起高度重视,应及时去医院做检查并接受相关治疗。
注意保暖,防止受凉。冬春季节,受冷空气刺激,血管容易发生骤然收缩,易导致血管阻塞,诱发心肌梗死,此时应注意保暖,防止受凉。
猝死其实离我们并不遥远,我们懂得如何预防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重视日常基础性疾病的检查和防治,养成好的生活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