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味子的功效与作用
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宁心。用于久嗽虚喘、梦遗滑精、自汗、盗汗、久泻不止。
【五味子的原文】
五味子,味酸,温。益气,咳逆上气,劳伤羸瘦,补不足,强阴,益男子精。生山谷。
【五味子的注释】
[1]子:《医心方》、《千金》、《本草和名》、《御览》、《森本》、《和名类聚钞》无“子”字。
【五味子的译文】
《本经》说,五味子味酸,性温。主要功能为补益元气,治疗咳嗽气喘。适用于气虚之症,能改变各种虚弱性症状,如身体和心力过度疲劳以及房事过劳而造成的休虚瘦弱。还有强肾作用,能补益肝肾阴精的亏损,治疗男子肾虚、精亏等症,大益房事。
【五味子的形态分布】
1-130五味子
五味子科五味子。落叶木质藤本,长达8m。小枝灰褐色,稍有棱。单叶互生,叶片纸质或近膜质,卵形、宽倒卵形至宽椭圆形,基部楔形,上有光泽,无毛。花单性,雌雄异株,单生或簇生于叶腋;花被片5~9枚,乳白或粉红色;雄蕊5枚,基部合生;雌蕊多数,螺旋状排列。浆果,肉质,球形,熟时深红色。花期5~7月,果期8~9月。主产吉林、辽宁、黑龙江等省。生于阳坡杂木林中,缠绕在其他植物上。果实入药,称北五味子。秋季果实完全成熟时采收。
1-131华中五味子
五味子科华中五味子。落叶木质藤本,枝细长,圆柱形,红褐色,无毛,有皮孔。叶互生,椭圆形、倒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顶端渐尖或短尖,基部楔形或圆形,边缘有疏锯齿。花单性,雌雄异株,单生或1~2朵生于叶腋,橙黄色;花被片5~9枚,排成2~3轮;雄蕊10~15枚;雌蕊群近球形。聚合果长6~9cm,浆果近球形,长6~9mm,红色肉质。种子肾形。分布山西、陕西、甘肃、华中和西南。生于较湿润的阔叶林或灌丛中。果实入药称南五味子。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
【五味子的药材特征】
1-132北五味子炙五味子
药材
呈不规则的圆球形或扁球形,直径5~8mm。外皮紫红色或暗红色,皱缩,显油性,果肉柔软,种子呈肾形,棕黄色,有光泽,坚硬,果肉气微而特殊,味酸;种子味辛而苦。炙五味子呈黑色,略有醋气。用时捣碎。
【五味子的附方】
《石室秘录》中的“止嗽神丹”:用人参5克,白芍15克,酸枣仁10克,北五味子5克,麦冬25克,苏子5克,益智仁2.5克,白芥子5克,水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