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子的功效与作用
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用于阴盛格阳、大汗亡阳、吐利厥逆、心腹冷痛。
【附子的注释】
{1}温中金创:《御览》在“膝痛”之号。《纲目》注“温中”为《别录》文。“创”《证类》、《纲目》、《图考长编》作“疮”。
{2}血瘕:“血”《玄大观》、《大全》作黑字《别录》文。《政和》、《纲目》、《孙本》、《森本》、《顾本》作《本经》文。
{3}蹊蹵:《御览》作“痹癖”。
{4}膝痛不能行步:《御览》作“不起疼痛”。
{5}生山谷:《御览》作“生牛犍,为百药之长”。
【附子的译文】
附子味辛,性温。主治风寒咳嗽气喘,邪气郁结,能温补中气,治疗金属创伤,破除气血积聚形成肿块,以及寒邪、湿邪造成的下肢软弱、不能行走、筋脉拘挛、膝盖疼痛。
【附子的形态分布】
毛茛科乌头。多年生草本,高60~120cm。主根块状,周围有数个侧根。垄直立,上部散生贴伏柔毛。叶互生革质,深3裂几达基部;两侧裂片2裂,中央裂片再3浅裂,裂片有粗齿或缺刻;下部叶有柄,上部叶近无柄。总状花序,花序轴密生贴伏的反曲柔毛;花萼5枚,蓝紫色,上萼片盔形,侧萼片近圆形;花瓣2枚,变态成蜜腺叶,头部反曲,下具长爪;雄蕊多数;心皮3~5枚,离生。醫葵果长圆形。花期6~7月,果期7~8月。四川、陕西为其主要栽培区。以根入药(主根为川乌,子根为附子)。夏至到立秋间采挖。
【附子的药材特征】
黑附片白附片药材黑附片为不规则的纵切片,上宽下窄,长1.5~5cm,宽0.9~3cm,厚2~5mm。表面黑褐色,切开面暗黄色,油润光泽,略透明,并有纵向脉纹。质硬而脆,断面角质样。气微,味淡。白附片的形状、气味与黑附片相同,但无外皮,全体黄白色,半透明状。
【附子的附方】
1.当归煎丸方:治妇人血积血瘕,脐腹瘛痛,心膈满闷,四肢烦疼,口苦舌干,饮食减少,渐成劳痩。当归(切焙)、附子(去皮脐,生用)各25克,没药(研)、硇砂(研)、血竭各0.5克,禹余粮(锻赤醋淬七遍)、延有索各25克。上捣研为末,用酒3升调匀,于石器内慢火熬成膏。(《圣济总录》)
2.附子粳米汤:治中寒肠鸣腹痛。附子1枚(炮),半夏250克,甘草50克,大枣10枚,粳米250克。上五味,以水8升,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1升,曰三服。(《金匮要略》)
3.附子还本汤:主治中毒性肺炎。附子、防风、桂枝各6克,党参、黄室、炙甘草各12克,蜜桑皮10克,赤芍15克,肉桂3克。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