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腥草是利尿解毒之品,是三白草科植物蕺菜的带根全草;主产于浙江、江苏、湖北。此外,安徽、四川、广东、福建、广西、湖南、贵州、陕西等地亦产。
鱼腥草又称为岑草、紫背鱼、腥草;其性寒,味辛。
鱼腥草
鱼腥草的功效与作用
鱼腥草有清热解毒、利尿消肿的功效;主治肺炎、热痢、肺脓肿、疟疾、水肿、淋病、痔疮、脱肛、白带、痈肿、湿疹、秃疮、疥癣等症。
鱼腥草的功效与作用一:抗菌、抗病毒
鱼腥草素对流感杆菌、卡他球菌、肺炎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
鱼腥草的功效与作用二:利尿
用鱼腥草能使毛细血管扩张,增加血流量及尿液分泌,从而有利尿的功效。
鱼腥草的用量与贮存
内服,煎汤,8~15克(鲜者30~60克);或捣汁。外用,煎水熏洗或捣敷。置干燥处保存。
鱼腥草
鱼腥草的食用禁忌
虚寒证及阴性外疡忌服。
鱼腥草的食用方法一:鱼腥草银花痩肉汤
原料
猪瘦肉100克,鱼腥草、白茅根各20克,金银花、连翘各12克,盐少许。
做法
将所有药材洗净,先煎取汁。猪瘦肉洗净切片,放入药汁里,用文火煮熟,加盐调味即可。
功效
有清热解毒,利尿通淋的功效,对面口生疮等症均有疗效。
鱼腥草的选购秘诀
以叶多、色绿、有花穗、鱼腥气浓的为佳。
鱼腥草的主要成分
鱼腥草含有鱼腥草素、挥发油、槲皮苷、蕺菜碱、氯化钾等。
鱼腥草
鱼腥草的性状特征
干燥的全草极皱缩。茎扁圆柱形或类圆柱形,表面淡红褐色至黄棕色,具纵皱纹或细沟纹,叶片极皱缩而卷折,上表面暗黄绿色至暗棕色,下表面青灰色或灰棕黄色。花穗少见。质稍脆,易碎,茎折断面不平坦而显粗纤维状。微具鱼腥气,新鲜者更为强烈,味微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