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茱萸温中、理气、止痛,是芸香科植物吴茱萸的未成熟果实;主产于贵州、广西、湖南、云南、陕西、浙江、四川等地。
吴茱萸又称为吴萸、左力,其性温,味辛、苦。
吴茱萸的功效与作用
有温中止痛、理气燥湿等症;主治脚气、齿痛、呕逆吞酸、厥阴头痛、脏寒吐泻、脘腹胀痛、经行腹痛、五更泄泻、高血压症、庙气、口疮溃痛、湿疹、黄水疮。
吴茱萸的功效与作用一:疏肝下气
吴茱萸可疏肝下气,降逆止呕,常用于治疗肝胃不和、脘腹肿痛、呕吐吞酸等症。
吴茱萸的功效与作用二:散寒止痛
吴茱萸有散寒止痛的功效,是用于治疗肝寒气滞的主要药物,主治脘腹冷痛、脚气肿痛、寒凝气滞等症。
吴茱萸的功效与作用三:降血压
吴茱萸的水煎剂有不错的降血压功效,常用于治疗高血压疾病。
吴茱萸的用量与贮存
内服:煎汤,1.5~6克;或入丸、散。外用:研末调敷或煎水洗。置于通风干燥处保存。
吴茱萸的食用禁忌
阴虚火旺者忌服,孕妇慎用。
吴茱萸的食用方法一:吴茱萸粥
原料
吴茱萸2克,粳米100克,芹菜50克,生姜2片。
做法
芹菜梗洗净、切段;吴茱萸研为细末。粳米淘洗干净后先煮粥,待米熟后下入吴茱萸末及生姜、芹菜,同煮为粥。
功效
有补脾暖胃,温中散寒,止痛止吐的功效。
吴茱萸的选购秘诀
以色绿、饱满者为佳。
吴茱萸的主要成分
吴茱萸果实含挥发油为吴茱萸烯、罗勒烯、吴茱萸内酯、吴茱萸内酯醇、吴茱萸酸等。还含生物碱、吴茱萸碱、吴茱萸苦素。
吴茱萸的性状特征
干燥果实呈五棱状扁球形,表面绿色或绿褐色,粗糙,有细皱纹及鬃眼(油室)。顶平,中间有凹窝及裂缝,有时在裂缝中央有凸起的柱头残存,基部有花萼及果柄,果柄方圆形,棕绿色,密布毛茸。横切面,子房5室,每室有淡黄色种子。种子富油性,质坚易碎。香气浓烈,味苦、微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