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耳子的功效与作用
散风湿,通鼻窍。用于风寒头痛、鼻渊流涕、风疹瘙痒、湿痹拘挛。
【苍耳子的原文】
枲耳实⑴,味甘⑵,温。治风头寒痛⑶、风湿周痹⑷、由肢拘⑸挛痛,去恶肉⑹死肌⑺。久服益气⑻,耳目聪明,强志轻身(9)。一名胡枲,一名地葵。生川谷。
【苍耳子的注释】
(1)枲耳实:《本草和名》、《和名类聚钞》、《医心方》、《森本》无“实”字。《千金》作“苍耳子”。
(2)味甘:《千金》作“味苦、甘”。
(3)风头寒痛: 《本草经疏》作“风寒头痛”。
(4)周痹:《千金》无“周”字。
(5)拘:“拘” 字后,《千金》有“急”字。
(6)去恶肉: 《证类》、《纲目》、《孙本》、 《森本》、《顾本》无“去”字, 《千金》有 “去”字,从《千金》为正。
(7)肌:“肌” 字后,《纲目》有“膝痛”二字。 并注为《本经》文。
(8)风头寒痛: ……久服益气:《纲目》注为陈藏器《本草拾遗》文。
(9)耳目聪明,强志轻身:《纲目》脱此文。
【苍耳子的译文】
枲耳实味甘,性温。主治风寒头痛,风湿痹痛遍及全身,四肢拘挛疼痛,或风湿疼痛游走不定的症状。还能治疗肌肉里淤血停驻,息肉、疮疡及肌肤麻木不仁等外科病。长期服用,能补益元气,使人耳目灵敏,精神状态改善。
【苍耳子的形态分布】
2-5苍耳
菊科苍耳。一年生草本,高30?60cm,全株密被白色短毛。茎直立,粗糙。叶互生,具长柄,叶片不规则三角形,先端尖,基部心形,边缘有不规则粗齿,两面被短毛。头状花序近于无柄;花单性,黄绿色,雌雄同株;雄花序球状,生于枝梢,总苞片小,1列;雌花序在下部,卵形,总苞片2?3列。痩果倒卵形,包藏在有刺的总苞内,无冠毛。花期5?6月,果期6?8月。全国均有;生于荒坡草地或路旁。本植物的根(苍耳根)、花(苍耳花)、带、总苞的果实(苍耳子)均可供药用。果实秋季成熟后采收。
【苍耳子的药材特征】
2—6枲耳实(苍耳子)
药材:纺锤形,两头尖,形似枣核。灰绿色或黄绿色,全体有钩刺,顶端有两枚较粗的刺,基部有果柄痕。质硬而韧,体轻,皮较厚。横切面中央有纵隔膜,2室,各有1枚痩果。痩果纺锤形,一面较平坦,果皮薄,灰黑色,具纵纹。气微,味微苦。饮片需碾去刺,或再炒黄。
【苍耳子的附方】
1.除一切风湿痹、四肢拘挛:苍耳子150克,捣末,以水1.5升,煎取700毫升,去渣呷(《食医心镜》)
2.治诸风晕或头脑攻痛:苍耳子150克,天麻、白菊花各15克。(《本草汇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