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金沙的功效与作用】
利尿通淋,止痛。
【海金沙的药名】
海金沙
【海金沙的别名】
金沙藤、左转藤、蛤蟆藤、罗网藤、铁线藤、吐丝草、鼎擦藤、猛古藤、左转藤灰、海金砂。
【海金沙的药性】
甘、咸,寒。归膀胱、小肠经。
【海金沙的应用】
淋证,石淋,血淋,膏淋,尿道涩痛 本品其性下降,善清小肠、膀胱湿热,尤善止尿道疼痛,为治诸淋涩痛之要药。治热淋急病,如《泉州本草》以本品为末,甘草汤送服,治血淋,如《普济方》以本品为末,新汲水或砂糖水送服,治石淋,同鸡内金、金钱草等配伍,治膏淋,与滑石、麦冬、甘草同用,如海金沙散《世医得效方》,本品又能利水消肿,治疗水肿,多与泽泻、猪苓、防己、木通等配伍,以加强利尿的作用。
【海金沙的用法用量】
煎服,6~15g。宜包煎。
【海金沙的使用注意】
肾阴亏虚者慎服。
海金沙的故事
在遥远的4亿年前的志留纪晚期,海金沙默默地从水中来到陆地,开始在亘古洪荒的大地上出现。它绿色的眼睛里记录着我们无法想象的宇宙的斗转星移和世间的沧海桑田,时时提醒着我们,宇宙的生生不息,时间的浩渺无限。
500年前就有人如此的形容它:生山林下,茎细如线,引于竹木上,叶背多皱纹,皱处有沙子,黄赤色,状如蒲黄粉,不开花,细根坚强,其沙及草皆可入药。其细小如沙的颗粒,细腻光滑,置于手中,犹如细沙从指缝间滑落,这或许就是海金沙名字的由来吧。
其实,这种沙非叶、非花,是种子又不是种子,它只是那可爱的掌状小羽叶上的孢子。孢子如它,有众多的兄弟姐妹,却注定无法与它的爱情相遇。没有爱情相伴,只能独自哼着歌的海金沙却喜爱攀援。作为唯一能够用叶轴攀爬的蕨类植物,攀爬是它的天性,向上是它的品格。凭着坚忍不拔的品性,海金沙从远古一路走来,生长得越来越繁茂,用它的藤和孢子为我们的健康保驾护航。
李时珍本草纲目中有云:本品“甘寒无毒”。主治:通利小肠,疗伤寒热狂,治湿热肿毒,小便热淋膏淋血淋石淋经痛,解热毒气。被人们用于治疗热淋、砂淋、血淋、膏淋、尿道涩痛。
附药:海金沙藤
海金沙藤为海金沙科植物海金沙的全草。性能功效与海金沙相似,兼能清热解毒。除治淋证涩痛外,亦用于痈肿疮毒、痄腮和黄疸。外用适量,煎汤外洗或捣敷。
用法:煎服,15~30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