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扁豆的功效与作用】
健脾化湿,和中消暑。
【白扁豆的药名】
白扁豆
白扁豆
【白扁豆的别名】
藕豆、白藕豆、南扁豆、沿篱豆、蛾眉豆、羊眼豆、凉衍豆、白藕豆子、膨皮豆、茶豆、小刀豆、树豆、藤豆、火镰扁豆、眉豆。
【白扁豆的药性】
甘,微温。归脾、胃经。
【白扁豆的应用】
1.脾虚胃弱,食欲不振,大便溏泻,白带过多 本品甘温气香,归脾、胃经,甘温补脾不滋腻,芳湿化湿而不燥烈,有健脾养胃,化湿和中之功,适用于脾虚湿滞,食少、便溏或泄泻,以及脾虚湿浊下注的白带过多,唯其“味轻气薄,单用无功,必须同补气之药共用为佳,常配伍人参、白术、茯苓等药,如参苓白术散。
2.暑湿吐泻,胸闷腹胀 本品能健脾化湿,和中消暑。治暑湿泄泻, 本品健脾化湿而无温燥助热伤津之弊,《千金方》单用本品水煎服;亦可加荷叶、滑石等清暑、渗湿之品配伍。若属暑月乘凉饮冷,外感于寒,内伤于湿之阴暑证,则与香薷、厚朴等散寒解表,化湿和中药配伍,如香薷散(《和剂局方》)。
白扁豆
【白扁豆的用法用量】
煎服,9~15g。炒后白扁豆健脾化湿,用于脾虚泄泻,白带过多。
附药:扁豆衣、扁豆花
1.扁豆衣
本品为豆科植物扁豆的干燥种皮。性能功效与扁豆相似而健脾之力略逊,但无壅滞之弊,偏于化湿。主治脾虚有湿或暑湿所致的吐泻及脚气浮肿。治痢疾,腹泻,脚气浮肿。煎服,5?10g。
2.扁豆花
别名:南豆花。扁豆花为豆科植物扁豆的花。性味甘、淡,平,归脾、胃经。功能消暑化湿。多用于暑湿泄泻及湿热带下。煎服,5~10g。
白扁豆
白扁豆的故事
白扁豆性味平和,一般人群都适合食用,尤其是脾胃虚弱的人,多吃一些白扁豆,可以健脾和胃。脾胃不好的人,在夏天特别容易遭受暑湿的侵袭,最常见的就是水肿和腹泻,严重的还有痢疾。白扁豆解暑化湿,补虚止泻,对我们的脾胃能有一个很好的养护。
还有就是老年人,脾胃虚弱的也非常多,经常吃些白扁豆,特别是用大米加白扁豆煮粥,保健效果是非常不错的。
白扁豆健脾祛湿止带,由带过多的女性也可以多食。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白扁豆中含有血球凝集素,这是一种蛋白质类物质,可增加脱氧核糖核酸和核糖核酸的合成,抑制免疫反应和白细胞与淋巴细胞的移动,故能激活肿瘤病人的淋巴细胞产生淋巴毒素,对肌体细胞有非特异性的伤害作用,故有显著的消退肿瘤的作用。肿瘤患者宜常吃白扁豆,有一定的辅助食疗功效。
白扁豆也有忌食人群。《食疗本草》中说的是“患冷气人勿食”,陶弘景认为患寒热病的人不能吃,《随息居饮食谱》中说患疟疾的人忌食。寒热病指的也就是疟疾,“冷气”也是一种病症名,是由于体内气虚生寒,脏腑被寒气所困,表现为腹胀、腹痛,而色发青,手脚冰凉。或是怕冷身体打颤,关节酸痛,咳嗽声音嘶哑等。
白扁都是很家常的蔬菜,景称“其荚蒸食甚美”,我们把白扁豆蒸熟,像拌茄泥那样拌着吃也不错。作蔬菜还可以炸着吃,有道菜叫“炸扁豆鱼”,在《陕西食谱》中介绍了它的做法:把嫩扁豆荚稍微用盐腌制一会,然后蘸上鸡蛋面糊,入油锅炸熟,形状就像小鱼一样了。这和一些地区煎炸带鱼的做法很相像。然后再蘸点花椒盐,香酥味美。
李时珍说“嫩时可充蔬食茶料,老则收子煮食”。白扁豆的嫩荚炒菜清爽可口,那么它成熟的种子就可谓是纯粹的白扁豆了。可以将白扁豆煮熟捣成泥做馅料,与熟的米粉制成糕点和小吃。直接用豆子和大米煮粥,是最经典健脾养胃的吃法,还可以在粥里面放些红枣和莲子,是滋补的佳品。
一般成熟的扁豆荚就不能吃了,将种子收集起来,晒干,就可以长时间备用了。
大家都知道扁豆角炒不熟,吃了以后很可能发生食物中毒,在食后的三四个小时内,有可能出现头痛、恶心、呕吐等现象。所以首先要注意,白扁豆不能生吃或未熟透食用。
其次是不能一下吃过多。《本草求真》里记载白扁豆:“多食壅滞,不可不知。”豆类大多有一个益气的特点,食用过多容易气滞,让人感到腹部特别胀,这一点前面讲其他豆类时也提到过。所以白扁豆也是不能一下吃过多,可以常吃,但一定要注意量。
《本草新编》里说:“味轻气薄,单用无功,必须同补气之药共用为佳”。白扁豆健脾效果好吗?当然好,但是它起到一个缓和的保健作用,如果出于治疗需要,它要与其他同类药物配伍,效果会更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