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洋参的功效与作用】
补气养阴,清热生津。
【西洋参的药名】
西洋参
【西洋参的别名】
西洋人参、西参、洋参、佛兰参、正光结参、花旗参、广东人参、美国人参、正面参、顶光参、泡参。
【西洋参的药性】
甘、微苦,凉。归心、肺、肾经。
西洋参
【西洋参的用法用量】
煎服,3?6g,另煎兑服;入丸散剂,每次0.5?1g。
【西洋参的使用注意】
本品不宜与藜芦同用。
【西洋参的鉴别用药】
人参与西洋参均有补益元气之功,可用于气虚欲脱之气短神疲、脉细无力等症。但人参益气救脱之力较强,单用即可收效;西洋参偏于苦寒,兼能补阴,较宜于热病等所致的气阴两脱者。二药又皆能补脾肺之气,可以主治脾肺气虚之证,其中也以人参作用较强;但西洋参多用于脾肺气阴两虚之证。此二药还有益气生津作用,均常用于津伤口渴和消渴证。此外,人参尚能补益心肾之气,安神增智,还常用于失眠、健忘、心悸怔忡及肾不纳气之虚喘气短。
西洋参
【西洋参的应用】
1.气阴两脱证 本品具有人参相似的益气固脱功效,但药效较逊,因其药性偏凉,兼能清热养阴生津,故适用于热病或大汗、大泻、大失血等,耗伤元气及阴津所致神疲乏力,气短息促,自汗热黏,心烦口渴,尿短赤涩,大便干结,舌燥,脉细数无力的气阴两脱证。常与麦冬、五味子等药同用。
2.肺气阴亏,虚热烦倦,咳喘痰血 本品长于补肺气,兼能养肺阴、清肺热,适用于火热耗伤肺脏气阴所致短气喘促,咳嗽痰少,或痰中带血之证,可与玉竹、麦冬、川贝母等药同用。
本品亦能补心气,兼能养心阴,可用于气阴两虚之心悸心痛,失眠多梦,宜与炙甘草、麦冬、生地黄等药同用。
本品还略能益脾气,兼养脾阴,又可用于脾之气阴两虚,纳呆食滞,口渴思饮,可与太子参、山药、神曲、谷芽等药同用。
3.气虚津伤,口燥咽干,内热消渴 本品既能补气,又能生津,还能清热,适用于热伤气津所致身热汗多,口渴心烦,体倦少气,脉虚数之证。常与西瓜翠衣、竹叶、麦冬等品同用,如清暑益气汤(《温热经讳》)。若用于消渴气阴两伤之证,可配黄芪、山药、天花粉等益气养阴生津之品。
西洋参
西洋参的故事
约于1670年左右,法国牧师雅图斯来我国辽东地区传教,他从当地人们的传说中听到许多有关人参是神草的故事,他很感兴趣。
他以《鞑靼植物人参》为题叙述了长白山中的人参形态特征和药用价值,并附绘制的原植物图,发表在英国皇家协会会刊上,被在加拿大蒙特利尔的法闻传教士法朗士•拉费多看到,他在当地印第安人的帮助下,在蒙特利尔地区大西洋沿岸丛林中找到了与中国人参相似的野生植物,经送法国巴黎植物学家鉴定,认为同属五加科植物,但不同种。他们为了与中国的人参相区别,就把这种采自大西洋沿岸丛林中的神奇植物命名为“西洋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