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气虚衰证,中医病证名。是指阳气亏损,失却温煦推动,脏腑机能衰退所致,临床表现为畏寒肢冷,神疲乏力,气短,口淡不渴,或喜热饮,尿清便溏,或尿少浮肿,面白,舌淡胖,脉沉迟无力等。常见于颤证、多寐等疾病中。
病因
阳气亏损,失却温煦推动,脏腑机能衰退所致。
临床表现
畏寒肢冷,神疲乏力,气短,口淡不渴,或喜热饮,尿清便溏,或尿少浮肿。
常用中药
附子、人参、干姜、甘草、白术。
常见病
1、颤证
临床表现为头摇肢颤,筋脉拘挛,畏寒肢冷,四肢麻木,心悸懒言,动则气短,自汗,小便清长或自遗,大便溏。舌质淡,舌苔薄白,脉沉迟无力。治宜补肾助阳,温煦筋脉。方用地黄饮子加减。
2、多寐
临床表现为心神昏独,倦怠嗜卧,精神疲乏懒言,畏寒肢冷,面色晄白,健忘,脉沉细无力,舌淡苔薄。治宜益气温阳。方用附子理中丸合人参益气汤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