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痰阻肺证,中医病证名。是指寒痰停聚于肺,以恶寒畏冷,咳嗽气喘,胸闷,吐白痰量多,苔白滑,脉弦紧等为常见症的证候。常见于哮病、胸痛、喘病、感冒、咳嗽等疾病中。西医学急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中可见本证。
病因
本证多因素有痰疾,罹感寒邪,内客于肺;或因外感寒湿,侵袭于肺,转化为痰;或因脾阳不足,寒从内生,聚湿成痰,上干于肺所致。
临床表现
咳嗽,痰多、色白、质稠或清稀、易咯,胸闷,气喘,或喉间有哮鸣声,恶寒,肢冷,舌质淡,苔白膩或白滑,脉弦或滑。
症情分析
寒痰阻肺,肺失宣降,肺气上逆,则咳嗽,呼吸喘促,咯痰色白而黏稠、量多易咯;寒饮停肺,肺气上逆,则痰色白而清稀、量多易咯;痰气搏结,上涌气道,故喉中痰鸣,时发喘哮;痰浊或寒饮凝闭于肺,肺气不利,故胸部满闷;寒性凝滞,阳气被郁而不能外达,故恶寒、肢冷;舌淡,苔白腻或白滑,脉弦或滑,为寒饮痰浊内停之象。
常用中药
伏苓、甘草、干姜、细辛、五味子。
针灸疗法
哮喘针天突、定喘、内关、列缺,咳嗽加孔最,痰多加丰隆、足三里,胸闷加膻中、气海,多用泻法。
常见病
1、哮病
症见呼吸急促,喉间有哮鸣音,痰白而粘,或稀薄多沫,胸膈满闷如窒,面色晦滞带青,苔白滑,脉浮紧,治宜温肺散寒,豁痰利窍,方用射干麻黄汤(《金贵要略》)。
2、胸痛
症见胸中闷痛,痛时彻背,气短喘促,咳吐痰沫,治宜温肺化痰,通阳降逆,方用栝蒌薤白半夏汤(《金匮要略》)加减。
3、喘病
症见呼吸喘促,咯痰白稀,喜唾,胸满呕逆,口淡纳呆,畏寒肢冷,治宜温化寒痰,降气止呕,方用苓甘五味姜辛汤(《金匮要略》)。
预防调护
1、饮食宜清淡,营养丰富。忌食生冷油腻辛辣。避免过酸、过咸,对诱发哮证的食物,如蛋、奶、鱼虾等药避免进食。戒除烟酒。
2、室内要整洁,空气新鲜,通风良好,温度略高,阳光充足,以助温化寒痰。
3、注意防寒保暖,特别是背部的保暖,以免寒邪从肺俞而入,加重病情。
转归预后
本证在演进过程中常伴见两种情况:一是累及脾而致运化失职,出现食欲不振,泛噁欲呕,大便溏薄,腹胀肠鸣等湿困脾胃之证;二是累及肾而致肾阳不足,出现腰膝酸软,液多小便,气短而喘,痰有黑点,量多而稀,两足寒冷,甚或腹胀浮肿,黎明泄泻等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