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热肠燥证,中医病证名。是指血分热盛,耗伤津液,肠道失濡,以发热口渴,大便干燥或秘结,甚或便血,舌红绛少津,脉细数等为常见症的证候。常见于肛裂疾病中。
病因
血分热盛,耗伤津液,肠道失濡所致。
临床表现
发热口渴,大便干燥或秘结,甚或便血,舌红绛少津,脉细数等。
常用中药
犀角、生地黄、玄参、竹叶心、麦冬、丹参、黄连、金银花、连翘、大黄、芒硝,甘草等。
常见病
肛裂
临床见大便2-3日一次,质干硬,便时滴血或手纸染血,肛门疼痛,裂口色红,腹部胀满,溲黄,舌质偏红,苔黄燥,脉弦数。治宜凉血润燥通便,方选凉血地黄汤合麻子仁丸加减。
预防调护
1、病室环境宜凉爽,温湿度适宜,空气新鲜。
2、疼痛剧烈者需卧床休息,可针刺长强、白环俞穴,或耳针取神门、直肠下段穴镇痛。
3、保持大便通畅,养成定时排便的良好习惯,多食粗纤维食物可刺激胃肠蠕动,多饮水以润肠通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