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肺两虚证,中医病证名。指脾肺两脏气虚,以咳嗽声低,气短而喘,吐痰清稀,食少,腹胀,便溏,舌淡苔白滑,脉弱等为常见症的证候。常见于盗汗、哮病等疾病中。
病因
多因久病咳喘,耗伤肺气,肺虚及脾;或饮食劳倦,脾胃受损,土不生金,累及于肺。
病机
多因肺虚及脾,或由脾虚及肺而致。
临床表现
以咳嗽声低,气短而喘,吐痰清稀,食少,腹胀,便溏,舌淡苔白滑,脉弱等为常见症。
症情分析
久病咳喘,肺气受损,呼吸功能减弱,宣降失职,故咳嗽声低,气短而喘;脾气亏虚,运化失职,故食少,腹胀,便溏;脾肺气虚,水津不布,聚湿成痰,故吐痰清稀,舌淡苔白滑,脉弱。
常用中药
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山药、莲肉、扁豆、砂仁、薏苡仁、桔梗。
针灸疗法
毫针补法。可酌用灸法或拔罐。
其它疗法
在相关穴位进行穴位贴敷法、穴位埋线法。
常见病
1、盗汗
见时常盗汗,精神短少,心跳不安,舌质淡,脉细弱。治宜健脾益气,敛阴止汗。方用归脾汤加减。(周慎《全科医生常用方剂手册》)
2、哮病
见气短声低,喉中时有轻度哮鸣,痰多质稀,色白,自汗,怕风,常易感冒,倦怠无力,食少便溏,舌质淡,苔白,脉细弱。治宜健脾益气,补土生金。方用六君子汤加减。(周仲英《中医内科学》)
预防调护
1、注意保暖,加强体育锻炼,提高抗病能力。
2、饮食清淡,忌肥甘油腻,辛辣甘甜。
3、劳逸适当,防止过度疲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