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虚脓毒证,中医病证名。是指正气亏虚,脓毒壅滞,以患处肿痛,脓液清稀,疮口久不收敛,神疲气短,烦渴,舌红苔腐等为常见症的证候。常见于慢性附骨疽、颅内痈、鹤膝痰、结核疠等疾病中。
病因
正气虚弱,脓毒留滞所致。
临床表现
患处肿痛,脓液清稀,疮口久不收敛,神疲气短,烦渴,舌红苔腐。
常用中药
人参、白术、穿山甲、白芷、升麻、甘草、当归、黄芪、皂角刺、青皮。
常见病
1、慢性附骨疽
症见急性发作,寒战高热,局部红肿疼痛,脓泄不畅,面色萎黄,神疲食少,舌质红,苔红,脉弦数。治宜扶正排脓解毒,方用四妙散,重用黄芪,加蒲公英、地丁、赤芍等。
2、颅内痈
症见发热渐退,头痛减轻,神疲乏力,表情淡漠,面色无华,自汗或盗汗,舌苔腐腻或花剥,脉细数无力。治宜扶正排脓解毒,方用透脓散(当归、黄芪、川芎、皂角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