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虚余热证,中医病证名。指阴液亏虚,余热未尽,以形体消瘦、低热或夜热早凉、颧红盗汗、心烦懊憹、皮肤干燥、咽干口燥、舌红苔薄黄、脉细数等为常见症的证候。见于春温、小儿暑瘟、暴风客热等疾病中。
病因
阴液亏虚,余热未尽所致。
临床表现
形体消瘦、低热或夜热早凉、颧红盗汗、心烦懊憹、皮肤干燥、咽干口燥、舌红苔薄黄、脉细数等。
常用中药
银柴胡、胡黄连、秦艽、鳖甲、地骨皮、青蒿、知母、甘草。
常见病
1、春温(春瘟)
症见夜热早凉,热退无汗,能食形少,舌红苔少,脉沉细而数。治宜滋阴搜邪,方用青蒿鳖甲汤加减。
2、小儿暑温
症见低热或不规则发热,面赤颧红,心烦不宁,口干喜饮,小便短少,偶有惊惕,舌红,苔光净,脉细数。方用青蒿鳖甲汤。
3、暴风客热
症见病一、二周后,白睛淡赤,眼干涩不爽,口干咽燥,舌红少津,脉细数。治宜滋阴清热,方用滋阴降火汤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