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一些疾病导致,需要将胆囊切除,胆的主要作用就是乳化脂肪,可以分解人体中多余的脂肪,如果切除后就会没有办法分解脂肪,而且还会有一些其他的危害,建议人们可以在饮食上做出调整,以免受到的影响增大。
人体的任何器官都有其相应的工作性质,如果缺少了某个器官就会导致人体出现一些意外,甚至还会受到一些影响。由于种种原因导致,人们不得不将胆囊切除,那么 切除胆囊有什么危害?
1、消化不良
一个人的胆囊一旦切除后,就会引起消化不良,还有就是有时候会导致腹胀腹泻,让胆囊切除后的患者不能够正常饮食。因为胆囊主要是用来分泌胆汁液的,所以,胆囊被切除之后就会产生消化不良这种现象。容易发生胆结石。因为胆囊切除后就会影响胃的消化能力,如果患者的饮食超过了自己所需要的之后,这样就会使食物不能消化,慢慢地就会形成胆结石。
2、患上食道炎
胆囊切除后的患者往往会更加容易患上食道炎这种疾病,因为胆汁会直接流进胃里面,长期这样就会影响食道的正常,最后就可能染上食道炎。
切除胆囊后忌食的食物
1、高脂肪食物
生活中,高脂肪食物有很多,比如油炸食物、肥肉、猪油、高汤等。人一旦摄入过多的高脂肪食物,就会导致胆囊不断的收缩,出现腹痛,人的血脂也会因此而升高,胆汁中的胆固醇也会增多,进而容易形成结石。
2、高胆固醇食物
对于胆结石患者来说,在平时应该尽量远离胆固醇含量高的食物,比如动物肝、心、脑、肾等,以及松花蛋、蛋黄、鱼子及巧克力等。
3、辛辣刺激的食物
辛辣刺激的食物也不太适合胆结石患者食用,比如辣椒、胡椒、咖喱、芥菜、五香粉等。
4、甜食
生活中的甜食随处可见,蛋糕、饼干、冰淇淋等等。这类食物不太适合胆结石患者食用,否则容易提高胆结石的发作风险,不利于病情控制。
5、酒、咖啡
胆结石患者还应该远离酒、咖啡,有利于病情的控制。
切除胆囊有什么危害相关阅读
胆囊息肉病因
胆囊息肉病因:
胆囊息肉样病变病理分类分为非肿瘤与肿瘤性病变两大类,肿瘤性病变又分为良性和恶性。胆囊息肉样病变的病因尚不清楚,但一般认为该病的发生与慢性炎症有密切关系,其中炎症息肉和腺肌增生症都是炎性反应性病变,胆固醇性息肉更是全身脂质代谢紊乱和胆囊局部炎症反应的结果。有人认为胆囊息肉与胆囊炎症及结石症有关,胆囊是人体重要的消化和排毒器官,但随着近年来人们在饮食方面过多的使用了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使得胆囊息肉的发病率进一步升高,常见原因考虑以下几种:
一,饮食,胆囊中的胆汁有消化食物的作用,患者如果饮食没有规律,尤其是不吃早餐,则胆囊分泌的胆汁得不到利用,导致胆汁在胆囊中滞留时间过长,从而刺激胆囊壁形成胆囊息肉,或使原来的息肉增大或增多。
二,生活方式,患者要克服平时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如熬夜、酗酒、抽烟等,要坚持户外活动,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可取山楂、菊花等做成药茶经常饮用,以达到降低胆固醇的目的。
三,胆固醇摄入过多,不仅会加重患者肝脏的负担,而且还可以造成多余的胆固醇在胆囊壁上结晶积聚和沉淀,从而形成胆囊息肉,所以患者应降低胆固醇的摄入量。
四,胆囊息肉还可能与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和胆固醇代谢紊乱有关。
胆囊息肉如何治疗
现在胆囊息肉是比较高发的,而且呈现年轻化。很多20多岁的年轻人,就开始出现胆囊息肉,这跟人们日常的饮食结构和饮食习惯有一定的关系。如果发生胆囊息肉,建议病人一定要定期的检查。如果是息肉很小,也没有任何症状,可以先不管它;只要定期的做超声检查,就可以动态来观察息肉的变化。如果是合并一些消化道症状,餐后出现腹胀、隐痛,都可以先用一些相关的药物来进行治疗,但最主要的是要观察息肉的变化;如果息肉逐渐增大,长到一公分左右,就建议病人要积极的进行手术治疗。如果病人息肉很小,大概五六毫米或者更小,也可以考虑尝试用一些熊去氧胆酸之类的药物;如果效果不明显,就没必要长期服用这个药物了。所以,一般如果有胆囊息肉:第一,饮食;第二,随访;第三,需要手术,积极进行手术治疗。
胆囊息肉的症状有什么
绝大部分的胆囊息肉没有任何表现,几乎都是在体检中偶然发现,少数因为有其他的腹部不适。息肉靠近胆囊管时,胆囊收缩,息肉可能会将胆囊管堵住,或者息肉数量较多时,影响胆囊正常收缩,都会引起隐隐约约的不适,绝大多数患者没有明显特征。
多发性胆囊息肉怎么办
多发性胆囊息肉怎么办:
患者如患有多发的胆囊息肉,以胆固醇性的息肉比较多见。但是也要警惕混合性的息肉,就是既有腺瘤性的真性息肉,又有胆固醇性的假性息肉。需要针对检查结果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而论。如果忽略了腺瘤性息肉存在的可能,会对治疗造成一定的影响。
胆囊息肉必须治疗吗
真息肉如果长到一定程度容易有癌变的问题。分两种情况,一个是结石早期一段时间,不到一公分的时候,可以观察,比如用药,患者的低脂饮食,改变例如早上不吃饭这些不良的生活习惯。这些结石的早期能够恢复。当胆囊息肉,差不多一公分的时候,这时建议积极治疗,就做胆囊切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