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鼻喉科就诊时,患者应简明扼要,并且有重点地描述出不适感。比如是否有耳部疼痛、是否有听力下降;如果存在听力下降,需要描述听力下降的时间、间接性或突发性、是否存在耳鸣;如果存在耳鸣,要描述耳鸣的性质。另外,如果外耳道有分泌物,应该描述分泌物出现的时间,包括分泌物的味道、颜色等。如果出现眩晕,也要描述眩晕发作的时长,发作时的感受。如果耳部或耳周出现包块或者肿物,也同样要描述出肿块出现的时间、大小,是否有疼痛感。所以,耳鼻喉科就诊时一定要描述出具体症状,帮助医生诊断治疗。
如何描述耳部不适相关阅读
人工耳蜗要戴一辈子吗
人工耳蜗要戴一辈子吗:
人工耳蜗是一种适用于全聋病人的电子装置。目前来看,患者在植入人工耳蜗以后,就需要终生佩戴。
人工耳蜗不需要开颅,而是需要在耳后三厘米处手术,植入人工耳蜗。植入人工耳蜗后,患者可以听到外界声音,像正常人一样生活,语言能力也可以慢慢恢复,带来很大的便利。
如果丢失体外部分,只需要重新购买相同型号产品,不需要取出植入部分。手术过程中出血量不大,切口也比较小,手术技术已经比较成熟。处于术后恢复期的患者,不建议洗头洗澡,以免引起感染。术后需要患者自主进行语言训练,慢慢适应有声音的环境。患者在睡觉时要远离磁场环境,以免伤害人工耳蜗。佩戴人工耳蜗后,患者不能进行剧烈活动,平时要注意保护头部,免受头部撞击。
人工听觉植入技术是什么
人工听觉植入技术就是靠人工的一个设备,植入到患者的听觉系统当中来改善听觉状况。现在比较常见的几种人工听觉植入设备有骨锚式助听器,也是常说的Baha,还有振动声桥以及人工耳蜗。大家可能现在最为了解就是人工电子耳蜗,人工电子耳蜗是使用一种电子的设备来替代外毛细胞功能,从而使重度到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的患者,可以重新获得听力的一种装置。需要注意的是人工耳蜗分为体内和体外两个部分,是由体外部分来控制体内部分,实现对声音的传输、分析,最终让耳聋的患者能够实现听到声音的过程。
老年人预防耳聋的方法
老年性听力下降更多的是与听觉系统整体老化和退化相关,因此是不可逆转的过程。患者需要通过日常中的生活小妙招,延缓老年性耳聋出现的时间以及出现的程度。主要做到三个部分:第一,要管住嘴,所谓的管住嘴就是要合理饮食、少食过甜或者过咸的食物,防止动脉硬化产生,因为动脉硬化的产生会导致内耳缺血,从而导致内耳营养不足,产生加速老化的过程;第二,要迈开腿、保持良好的心情,积极锻炼身体,整体身体健康程度的提高和身体素质的提高,也会延缓衰老过程,使得老年性耳聋出现的时间延后,也起到保护听力的作用;第三,要避免噪声,尽量减少长时间处于噪声环境下,可以保护内耳功能,延缓耳聋出现。
突发性耳聋的症状
突发性耳聋的症状:突发性耳聋主要有三大类症状,耳聋、耳鸣和眩晕。往往伴有眩晕的突发性耳聋病人,可能会与梅尼埃病相混淆。尤其是在疾病早期,眩晕的症状表现得非常强烈,可能会忽略了耳聋的存在。等到眩晕的症状得到控制的时候,患者才发现耳朵已经听不见了。所以三种症状是以听力下降为主,也可以是听力下降伴眩晕,也可以是以眩晕为主或者是眩晕伴听力下降。但耳聋、眩晕和耳鸣相互有关联,可以合并发生,也可以仅仅是听力下降为主。
新生儿听力筛查有必要做吗
新生儿听力筛查有必要做吗:新生儿听力筛查非常重要。因为任何原因导致的听力下降,都希望可以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干预,所以新生儿听力筛查的意义非常重大。自从国家实施新生儿听力普遍筛查以来,大大提高了新生儿听力筛查、诊断、预防、治疗方面的水平,使有听力缺陷的新生儿能够得到早期的诊断、早期的干预、早期的治疗,所以新生儿听力筛查应该非常有意义,应该在全国普遍实施。
什么是新生儿耳聋基因筛查
新生儿耳聋基因筛查是指在孩子出生或者是出生三天之内,通过采足跟血的方式,使用耳聋基因芯片对中国人群常见的四个基因、九个位点进行筛查;即在取足跟血之后,通常在三个月左右,家长会收到耳聋基因检测报告的结果,这个结果中会对孩子是否携带耳聋基因,或者是否存在耳聋致病基因进行明确的分析,并且对后续家长应该如何处理进行提示。所以,新生儿耳聋基因筛查的主要作用是用于弥补新生儿听力筛查,对可能发现不到的迟发性听力损失,或者不能明确诊断的耳聋基因进行补充。
什么是人工听觉植入技术
人工听觉植入技术是指将一个人工设备植入到患者的听觉系统中,改善患者听觉状况。植入式听觉装置包括人工耳蜗、振动声桥、骨锚式助听器、听觉脑干植入等人工电子装置,它们需要通过手术植入到人体内,使感音神经性耳聋、传导性耳聋以及混合性耳聋的患者恢复听力。通常需要根据患者耳聋的性质选择合适的技术:人工耳蜗植入适用于重度到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振动声桥和骨锚式助听器适用于中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传导性耳聋以及混合性耳聋的患者;听觉脑干植入适合于双侧听神经功能丧失的全聋患者。
大前庭导水管综合症听力可否恢复到正常水平
大前庭导水管综合症能自愈吗:患有大前庭导水管综合征的孩子听力下降,恢复情况比较复杂。一般而言,大前庭导水管综合征是一个不可逆的病变,最终的结局是双耳全聋。患者可以由于外伤或者是感冒发烧,使听力突然下降,下降之后可以通过治疗使听力有所恢复,但是不可能恢复到原来的水平。这样反复的波动性的下降,最终会全聋。部分病人,大前庭可以维持在比较好的听力状态,处于长时间良好的听力水平。但这是对于大多数患者而言,听力会逐渐下降。一旦听力下降影响了孩子的语言交流,就应该及时佩戴助听器或者植入人工耳蜗。
新生儿听力筛查是什么
新生儿听力筛查是什么:新生儿听力筛查,是通过耳声发射、自动听性脑干反应和声阻抗等电生理学检测,在新生儿出生后自然睡眠或安静的状态下进行的客观、快速和无创的检查。新生儿听力筛查非常重要。因为任何原因导致的听力下降,都希望可以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干预,所以新生儿听力筛查的意义非常重大。自从国家实施新生儿听力普遍筛查以来,大大提高了新生儿听力筛查、诊断、预防、治疗方面的水平,使有听力缺陷的新生儿能够得到早期的诊断、早期的干预、早期的治疗,所以新生儿听力筛查非常有意义,应该在全国普遍实施。
儿童中耳炎怎么治
儿童中耳炎怎么治: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大致可以分为保守型治疗和手术治疗。具体的治疗方式需要针对病因选择。如果儿童患有上呼吸道感染,就需要积极治疗上呼吸道感染,往往在上呼吸道感染控制好之后,分泌性中耳炎也会随之痊愈。保守治疗分为药物治疗、雾化治疗和理疗等治疗方式,这些治疗方式对于大部分病人都有效。部分分泌性中耳炎保守治疗无效的儿童,应该给予手术治疗。手术治疗可以进行鼓膜穿刺,把鼓室里液体抽出来。如果儿童有腺样体增生肥大,可能在鼓膜切开置管的同时把腺样体切除。
耳聋的治疗方法
耳聋患者通常需要服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和血管扩张剂等药物进行治疗,同时可以使用维生素E等营养神经的药品治疗。另外,患者可以选择做鼓室成形术或者人工耳蜗植入手术,还可以通过中医疗法和高压氧疗法来治。
耳聋是非常严重的一种疾病,会导致患者听力大大下降,甚至是完全丧失。这无疑会给日常生活和工作带来不可估量的不良影响,因此患者一定要第一时间到医院接受针对性治疗,以尽快痊愈。那么关于耳聋的治疗方法主要有哪些呢?
一、耳聋的西医疗法
1.激素类药物:耳聋患者一般需要服用激素类药物,尤其是发病早期时应用可收到显着疗效。患者可以口服强的松、强的松龙或者地塞米松等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但是要坚持小剂量用药的原则,否则容易产生较明显的副作用。
2.血管扩张剂:如果是由于血管病变而出现了突然性耳聋症状,就可以使用血管扩张剂类药物进行治疗。具体可以口服或者肌肉注射烟酸或者阿米三嗪,这样可以改善感耳蜗微循环。
3.其它对症药:患者最好同时皮下注射10000u肝素,每周可注射2-3次。同时可以服用一些营养神经的药物,像维生素A、维生素B12以及维生素E等维生素制剂就是十分不错的选择。另外,也可以使用谷维素及辅酶A等能量合剂类药物。
二、耳聋的手术疗法
若检查确定是传导性耳聋,患者最好及时做外科手术进行治疗。一般可选择做鼓室成形术一类外科手术进行治疗,或者也可以做人工耳蜗植入手术,这样可以有效的让全聋患者恢复听力。
三、耳聋的中医疗法
耳聋患者可以采用中医疗法来治,主要是可以采用穴位注射、耳针或者针刺等方法。同时如果存在有肝肾两虚或者气血不足的病症,就可以酌情加服具有活血化瘀和通络开窍作用的中药方剂。
四、耳聋的高压氧疗法
高压氧治疗方法对于耳聋有显着疗效,主要是通过提高氧分压和增加血浆中物理溶氧量的方式来改善组织缺氧的症状,从而可帮助提高听力。
老人突然耳聋怎么办
在日常生活中,会有些老人出现突然耳聋的情况。这时候患者们首先不要太过于紧张和担心,一定要调节好自己的情绪,以免加重病情。患者们还需要及时就医,查清楚是什么原因导致自己突然耳聋的,然后使用药物来进行治疗。
当老人突然耳聋的时候,会严重的影响到患者的生活。当在外面行走的时候,还会给老人的生命安全带来一定的影响。所以一旦出现突然耳聋情况的时候,就要及时的处理。那么,老人突然耳聋怎么办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具体的了解一下吧!
1、调节情绪:当老人突然耳聋的时候,首先一定要调节好自己的情绪。因为老人的身体都比较虚弱,突然的耳聋会导致患者在一定程度上情绪起伏非常大。这样就会容易导致患者出现昏倒的危险,所以患者们一定要调整好自己的情绪。患者的家人也需要给患者一定的鼓励和支持,这样才能让患者的心情尽量的平和一些,对于疾病的恢复也是非常有效果的。
2、及时就医:当老人突然耳聋的时候,还需要及时就医。这时候患者需要及时去医院,让医生对自己的耳朵做一个细致的检查。还需要做一个全身的检查,查清楚是耳朵出现问题导致的耳聋,还是身体患有了一些疾病之后出现的突然耳聋。当检查清楚之后,就可以对症治疗,让老人患者尽快的恢复听力。
3、药物治疗:当老人突然耳聋的时候,还需要使用药物来进行治疗。这时候需要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开一些药物来进行治疗。如果是单纯的耳朵出现了问题,就可以使用专门治疗耳聋的药物。如果是患者身体的一些疾病,比如糖尿病、高血压等导致的突然耳聋,就需要对这些疾病进行有效的治疗。在使用药物治疗的时候,患者们一定要按照医生的要求,正确的使用药物。
当老人突然耳聋的时候,可以通过上面介绍的方式来进行缓解和治疗。另外,这时候还可以使用助听器来帮助老人恢复听力。在这段期间,患者的家属一定要尽心尽力,给患者最好的照顾,让患者尽快的恢复健康。
人工耳蜗要戴一辈子吗
人工耳蜗是一种很好的助听方式,它对于身体无害,并且也十分方便和省心。这种方式也是一种很多人会选择的助听方式,但是在使用这种方式的时候,是有很多需要注意的事情的,那么人工耳蜗要戴一辈子吗?
因为人工耳蜗技术通过电极刺激内耳神经,缓慢唤醒神经。另外,内耳刚刚做过手术。仅仅一个月后,内耳的损伤还没有完全恢复。恢复后,耳朵里的神经也会慢慢被激活。
人工耳蜗需要与大脑重新匹配以适应新的声音。记住,耳蜗植入物是听力重建。重新学习所有的单词,单词和句子,这样大脑和人工耳蜗就可以相互合作,直到他们彼此熟悉,才能理解日常对话。
听力一旦受损,无论助听器有多先进,都无法弥补听力的缺陷。所以不要对助听器抱有不切实际的期望,蜗牛的朋友们一定要认识到这一点,身边的亲戚们也应该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认识。
一般来说,机器刚启动时,调节器会把音量调小。经过两三次调整后,成交量会慢慢增加。这主要是因为所有蜗牛朋友的听觉都从沉默变成了声音,身体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
调整好机器后,你必须仔细听。首先,你听到水、风和各种环境的声音。然后使用耳机(耳机)听力和培训软件来做练习。训练时不要戴助听器,直接用耳蜗听,让听力较好的耳朵远离耳机,将耳蜗的话筒口放入耳机中,用耳蜗感受每一个声音。这种方法是为了迫使大脑和耳蜗相互合作,而不是分散大脑的注意力。
当你第一次看视频的时候,你必须以较慢的节奏听字幕,并在听的时候跟随字幕。慢慢地,你会根据字幕理解一些单词。当你听完所有的单词,单词和句子后,你会发现你可以理解别人在说什么,你也会理解你所熟悉的音乐中的歌词。在尝试用语音和朋友聊天时,聊天的速度也从慢到快,内容也从简单到难。
预防耳聋要注意哪些方面
引起听力损失和耳聋的原因很多,遗传性耳聋占所有耳聋病人的50%,并且其中绝大部分为难以治疗的感觉神经性聋,如不能早期发现,往往会严重影响聋儿康复训练的效果。
药物 庆大霉素是造成中毒性耳聋的主要药品,对耳前庭和耳蜗有损害,儿童使用庆大霉素会造成不可逆的听力下降。另外链霉素、卡那霉素、利尿剂、奎宁、氯喹、避孕药、重金属制剂等都是耳毒性药物,应当慎用。
噪声 持久、过强的噪声对中枢神经系统可产生不良的影响,尤其是对听觉器官产生损害,导致神经性耳聋。
感染与疾病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麻疹、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感冒等疾病可使神经节细胞变性萎缩或发炎溶解,也可能侵犯听神经干,使其发炎或被周围炎症遗留的瘢痕牵拉压迫,有时可使听神经核的细胞水肿,甚至溶解而导致耳聋。
外伤 外伤使鼓膜穿孔可造成传导性耳聋;颅脑外伤、内耳受损、突然爆震或气压突然变化可引起神经性耳聋。
精神及情绪 精神紧张、压力过大及情绪激动可使听力短期内下降造成突发性聋。
预防耳聋要从自身做起,科学护耳,保护听力。①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积极参加社会活动,保持乐观向上、不急不躁的情绪;②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调整饮食结构,多食含锌、铁、钙丰富的食物,切忌长期食用高盐、高脂肪、低纤维类食品,忌暴饮暴食,并要戒除烟酒;③慎用或禁用对听神经有损害的药物。严格掌握药物使用的适应症。氨基糖甙类抗生素为并发耳蜗损害最多的一种耳毒药物,避免滥用此类抗生素将是降低药物性耳聋的一项重要措施;④远离噪声。避免与噪声的接触,平时应注意听收音机时间不宜过长,音量不宜过大;⑤经常按摩耳朵。如按摩耳廓、捏耳,也可以按摩颈后发际两侧凹陷处的风池穴,可促进内耳血液循环,起到醒脑聪耳的作用;⑥积极治疗高血压、高血脂、脑动脉硬化及糖尿病,对防止微循环障碍、延缓老年人听力减退的速度非常重要。
常听MP3当心“感音性耳聋”
现在很多年轻人喜欢听MP3,常常边走路边听音乐,觉得很酷,然而长此以往就会带来疾病,造成听力下降。
近来,在音质、功能及操作等方面具有至真至美特色的时髦的MP3、随身听,因携带方便而风靡一时,尤其在青少年中很是盛行。大街上随处可见一天到晚塞着耳机的人。但专家提醒人们,走在大街上最好不戴耳机。
他们戴耳机听音乐或外语,既不影响他人,又可避免外界干扰,是一种潇洒、雅致、舒适的精神享受。殊不知,由此也会带来某些潜在危害性。经常使用”随身听”或耳机会损伤人的正常听力,使人们在不知不觉中患上”感音性耳聋”病症。
有关医学资料表明,当人耳听到的音量达100分贝时,时间较长可造成不可恢复性听力损伤;当音量高达110分贝时,足以使人体内耳的毛细胞死亡,严重者还会造成听力丧失病症。目前,一些”随身听”的音量可高达115分贝,即使音量未开到最大,收听摇滚乐时也达95分贝,收听迪斯科音乐高达110分贝以上。而且,由于很多耳机是入耳式设计的,使用不当或者是音量太大都可以对耳膜造成直接的伤害。 所以,在欧洲等地,都不使用耳塞式的耳机。
科学研究成果表明,若”随身听”及”耳机”使用不当,长时间高音量收听,还会损伤人的视力。由于耳朵和眼睛神经系统之间存在着微妙而复杂的内在联系,在高分贝噪音环境里,人的眼睛对运动物体的对称平衡反应迟钝,严重受损者甚至还会造成永久性反应失灵病症。
建议广大青少年平时使用”随身听”音量尽可能低些。一般不易超过80分贝-90分贝,连续收听时间不宜超过1小时,必要时可适当休息一会再收听。
用耳机听音乐,由于耳膜与耳机振动片距离很近,声波传导范围小而集中,对耳膜听觉神经刺激比较大,易引起耳朵发炎、头晕、耳鸣、重听等。如果连续听上几个甚至十几个小时,还可能出现突发性耳聋。此外,戴耳机的时间过长,精神会始终处于紧张状态,也不利于健康。
在公交车或大街上等噪音很大的地方,最好不要用耳机听音乐,因为为了盖过噪声,人们常会不自觉地加大音量,对耳朵的伤害更大。同时,切不可长时间听,最好每次不超过1小时。另外,别在睡觉的时候听,否则耳塞夹在枕头和耳朵之间,会对耳膜造成伤害;如果听着听着睡着了,耳朵处于休眠状态时,所受的损害会更加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