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乙肝的人能活多久

有乙肝的人能活多久并没有确切的数字。乙肝属于常见的传染性疾病,以往医疗水平比较低,治疗不及时,可能会诱其他并发症发生,影响到患者的生存健康。但是现在医疗水平比较高,通过系统性的治疗一般不会影响到患者的生命。目前,对于乙肝常用的方法是保肝治疗以及抗病毒治疗。

乙肝和甲肝,丙肝等其他肝炎相比具有不可逆转性的特点,如果感染有乙肝病毒,可能属于终生乙肝病毒携带者或者是乙肝患者。在治疗方面主要以降低肝功能损伤为主。由于乙肝的这一特性,很多患者在患病之后最为担心的是其生存期的问题。那么,有乙肝的人能活多久?
  一、有乙肝的人能活多久
  有乙肝的患者能够活多久并没有确切的数字,乙肝属于常见的传染性疾病,很多人对于乙肝具有一种恐惧的心理。以往医疗水平比较低,很多乙肝患者得不到系统性的治疗,病情会逐渐的发展恶化,形成典型的肝部三部曲,肝炎、肝硬化、肝癌这一发展趋势。当乙肝诱发其他并发症出现时,尤其是肝硬化肝癌时,患者的生命健康会受到影响。但是现在医疗水平在不断的提高,对于乙肝的研究也日益成熟,通过系统性的治疗能够控制乙肝的病情发展,防止乙肝出现进一步的病变,患者可以正常的工作以及生活,不会影响到寿命。
  二、有乙肝该怎么办
  保肝治疗
  很多传统的方法治疗乙肝只能达到治标,但是无法达到治本的作用,保肝是治疗乙肝最为基本的原则之一。患者在患有乙肝之后,肝功能会出现异常,所以进行保肝治疗,非常有必要通过服用保肝类的药物,可以促进肝脏功能恢复。但是该种治疗方法疗效有限,仅对于轻度的乙肝患者适用,对于病情比较严重的乙肝患者并不适合。
  抗病毒治疗
  乙肝主要是由于患者感染乙型病毒所致的感染性疾病,所以在治疗方面适应于抗病毒治疗。抗病毒治疗主要包括两个方面,服用抗病毒作用的药物或者是注射干扰素治疗,通过抗病毒治疗能够达到抑制或者是消灭病菌的作用,防止病毒进一步侵蚀肝脏,致使肝脏受损,严重转化为肝硬化或者是肝癌等。

有乙肝的人能活多久相关阅读

卵子会不会导致乙型肝炎的宫内感染

卵子会不会导致宝宝宫内感染,造成乙肝病毒的垂直传播呢?

首先,乙肝妈妈所生的宝宝通过注射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乙肝病毒的母婴传播阻断率可达到95%以上,说明大多数乙肝病毒的母婴传播都发生在分娩的时候或新生儿出生后,并非宫内感染所致,更与卵子是否被病毒感染无关。

第二,正如前面所说,宫内感染大多数都发生在妊娠晚期。如果卵子导致了乙型肝炎的宫内感染,则肯定在胎儿刚刚形成的时候就已经感染。因此,乙肝病毒的母婴传播不可能发生在卵子形成阶段。

为了证实卵子会不会导致宝宝宫内感染,我国一医院的医生对68例乙肝病毒感染的母亲进行了卵子检测,只有1例母亲的卵子中检测到乙型肝炎病毒的存在;可是,她所生的孩子没有被乙肝病毒感染。68例母亲所生的孩子中有1例被母亲感染了乙肝病毒,但其母亲的卵子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为阴性。

因此认为,乙肝病毒不可能通过卵子垂直传播感染婴儿。

治疗乙型肝炎,还会有新药吗

近年来,丙型肝炎的治疗有了重大进展,治疗3~6个月,90%以上的丙肝病毒感染者可获得痊愈。这让乙肝病毒感染者十分眼热。有人盼望:“什么时候能有更新的药物出现,使乙肝病毒感染者完全治愈呢?”有人担心:“现在的抗病毒药大多需要长期服用,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耐药。如果目前的抗病毒药物都耐药了,会不会无药可治了?还有新药吗?”

科学家们不会忘记全球2.4亿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人们在努力探索更安全、更有效的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新药。阿德福韦酯和替诺福韦酯有潜在的肾损害,已经证实有些患者在遗传学方面对这两种药物特别敏感,容易发生肾损害。

人们将目前上市的替诺福韦酯——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tenofovir disoproxil fumarate,英文缩写:TDF)的化学结构进行了改进,成为替诺福韦艾拉酚胺富马酸(tenofovir alafenamide fumarate,英文缩写:TAF)。虽然这两种药都属于替诺福韦的前体药,“TAF”的治疗剂量仅为“TDF”的1/10,即可达到“TDF”相同的抗病毒疗效,而且大大减少了药物对肾脏毒性。目前,被称为“TAF”的替诺福韦正在我国进行临床试验。

吸取了丙型肝炎直接抗病毒药物的研究经验,科学家们也开始对乙肝病毒复制的各个环节进行细致的研究,试图找到攻克乙肝病毒的方法。有人利用一种核酸聚合物抑制感染乙肝病毒的肝细胞释放乙肝表面抗原,使感染者体内的HBsAg迅速减少,达到清除乙肝病毒的目的;还有人利用一种被称为“RNA干扰”的新技术,干扰乙肝病毒的cccDNA形成模板,使病毒的转录复制保持“沉默”,从而达到根除cccDNA的目的。

还有人在研究一种可以抑制乙肝病毒核衣壳组装的药物,使病毒DNA复制后无法组装成完整的病毒颗粒;……。目前,这些研究已经取得初步的成果。我们和所有乙肝病毒感染者一样,翘首以待这些药物研究的成功。人类战胜乙肝病毒的那一天已经不再遥远!

如何阻断乙肝小三阳孕妈妈的母婴传播

大多数乙肝小三阳感染者肝病再活动后HBV DNA的水平低于免疫耐受期和免疫清除期乙肝大三阳的感染者。因此,乙肝母婴传播的风险比乙肝大三阳的感染者小。

如果乙肝小三阳的孕妈妈在肝病活动后,肝功能正常或仅轻度异常且HBV DNA<106 IU/ml,可以不使用抗病毒药物,在新生儿出生后给予常规乙肝疫苗+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免疫的方法实施母婴阻断即可。

但有时,乙肝小三阳感染者的HBV DNA也会升高到106 IU/ml以上。这时,其母婴传播的风险也随即增加。对于乙肝小三阳感染的孕妈妈肝病再活动后,如果HBV DNA升高到106 IU/ml以上,即使肝功能正常或轻度异常,从乙肝母婴阻断方面考虑,也推荐在孕28周以后服用替诺福韦酯、替比夫定或拉米夫定,降低乙肝母婴传播的风险。孕期肝功能正常者可以考虑在产后1~3个月内停药。

综上所述,非活动期乙肝小三阳准妈妈在孕期发生肝病再活动后,如果ALT升高到正常值上限2倍以上,保肝药物治疗效果不好,无论在何孕期,都应该考虑选择抗病毒药物治疗,产后继续治疗。

如果肝功能正常或仅轻度异常,但HBV DNA升高到106 IU/ml以上,应考虑在孕28周以后开始服用抗病毒药物,产后可以停药,停药后应加强监测。

乙肝妈妈生的宝宝是否都要打乙肝免疫球蛋白

乙肝病毒感染的母亲所生后代,单用乙型肝炎疫苗阻断母婴传播的阻断率为87.8%。如果同时使用了乙肝免疫球蛋白,即采用目前推荐的主动+被动联合免疫方法,母婴传播的阻断率可明显提高,达到95%以上。

但是,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对于e抗原阴性的乙肝病毒感染母亲单独接种乙肝疫苗的免疫效果已经很好,联合乙肝免疫球蛋白并没有明显增加疫苗的免疫效果,如果考虑成本或乙肝免疫球蛋白所带来的安全问题,不一定都要联合使用乙肝免疫球蛋白。因此在有些国家和地区,对e抗对e抗原和HBV DNA均阴性的乙肝妈妈所生后代只接种乙肝疫苗,而不使用乙肝免疫球蛋白。

近年来,我国疾控中心对广西及江苏两省中一共884例乙肝“小三阳”妈妈所生宝宝进行了一项研究。这些母亲所生的宝宝出生后被分为两组:一组只接种乙肝疫苗,另一组使用乙肝疫苗+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免疫。

结果:两组母亲所生的后代在出生7个月后,乙肝母婴阻断失败率分别为0.1%和0;表面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7.7%和98.5%。两组的阻断失败率和免疫成功率均无明显差异。说明乙肝“小三阳”妈妈(尤其是低病毒复制者),所生后代完全可以不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

多大剂量?

近年来,我国政府免费为乙肝病毒感染的母亲所生后代实施被动免疫,即乙肝妈妈所生后代均免费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100 IU。但有些乙肝妈妈不放心,来信问我:是不是打200 IU的乙肝免疫球蛋白更好?

曾有研究显示,新生儿乙肝免疫球蛋白的剂量是根据新生儿出生体重来计算的,一般的使用剂量为0.2~0.5 ml/kg,每毫升的乙肝免疫球蛋白大约为145 IU。这样算起来,一个出生体重为3 kg的婴儿使用的乙肝免疫球蛋白剂量大约为87~217.5 IU。

后来为了简便,大部分研究中新生儿使用的乙肝免疫球蛋白剂量为100 IU或200 IU。我国的《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中推荐“剂量应≥100 IU”。从理论上讲,用200 IU剂量的乙肝免疫球蛋白所产生的保护效果更好一些。

但我国“十一五”重大专项阻断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课题组的研究表明,新生儿出生后使用100 IU或200 IU的乙肝免疫球蛋白,其母婴阻断率和表面抗体阳性率是没有差别的。所以,乙肝妈妈所生后代可以放心享受国家给予的免费优惠,注射100 IU的乙肝免疫球蛋白。

 打几针?

有些医生推荐乙肝妈妈所生后代在出生时注射一针乙肝免疫球蛋白后,再于出生1个月内注射第二针乙肝免疫球蛋白。更有甚者还推荐宝宝注射第三次或第四次乙肝免疫球蛋白。那么,乙肝妈妈所生宝宝出生后到底应该打几次乙肝免疫球蛋白呢?

在以往的很多研究中,乙肝免疫球蛋白只在出生时使用1次,但也有报道使用多次,如在出生时和2周龄,或在出生时和2月龄时使用2次乙肝免疫球蛋白。但有研究显示出生后多次使用乙肝免疫球蛋白与只在出生时使用1次的免疫效果比较,无明显差异。

而且有研究显示,乙肝免疫球蛋白在注射后一般15~30分钟即开始发挥作用,其血浓度一般在注射后3~7天达到高峰,其半衰期一般可维持17.5~25天,对新生儿的有效保护作用可维持42~63天,4个月后基本清除。而大多数新生儿在接种第二针疫苗后即已经产生了具有保护作用的乙肝抗体。

因此,2015年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和《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预防临床指南(第1版)》均推荐乙肝妈妈所生后代只在出生时注射1次乙肝免疫球蛋白,无须使用第2次乙肝免疫球蛋白。

高病毒的乙肝女性能不能怀孕

母婴传播是我国乙型肝炎传播的主要途径。估计30%~50%的感染者是因母婴传播而感染的。在没有接受乙肝疫苗预防的情况下,乙肝妈妈所生的孩子60%在两年内可感染乙肝病毒,乙肝“大三阳”的妈妈新生儿感染风险约70~90%,“小三阳”的妈妈新生儿感染风险约10~40%。在我国,有8%的孕妇是乙肝病毒感染者,其中50%以上为e抗原(+)的“大三阳”感染者。

乙肝的母婴传播有三条途径:宫内感染,产时感染,产后感染。宫内感染是指胎儿在母亲体内生长发育过程中受到母亲体内乙肝病毒的感染;产时感染是指母亲在分娩的时候,新生儿吞咽了含有乙肝病毒的母血、羊水、阴道分泌物,或在分娩过程中因子宫收缩促使少量母血渗漏入胎儿血循环引起婴儿感染;产后感染实际上属于乙肝病毒的“水平传播”,主要是通过哺乳和生活中密切接触传播。

国内外大量研究证明,在没有使用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进行母婴阻断的情况下,产时感染占绝大多数,约为80%~85%,产后感染约10%~15%,宫内感染约5%~10%。因此,产时感染是乙肝母婴传播中最主要的途径。

乙型肝炎母婴传播的三条途径

不过,现在医生们已经掌握了一整套乙型肝炎母婴阻断的措施,可以将乙型肝炎的母婴传播的风险降低到1%以下。

措施之一: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内立即接种乙肝疫苗。乙肝疫苗的作用是刺激婴儿的免疫系统产生对乙肝的抗体,也就是乙肝病毒表面抗体。乙肝表面抗体是一种保护性抗体,可清除或中和乙肝病毒,使婴儿免遭乙肝病毒感染。

但是,新生儿在出生后即使立即注射1针乙肝疫苗,其抗体最早也需要在接种半个月后才逐渐出现,而且抗体产生的量较少,而乙肝妈妈在分娩过程中母婴传播的危险性是最大的(产时感染)。因此,单用乙肝疫苗阻断乙肝母婴传播,预防产时的乙肝病毒感染常常来不及,母婴传播阻断的有效率只有87.8%。

措施之二:乙肝妈妈所生后代在出生后注射一针乙肝免疫球蛋白。乙肝免疫球蛋白是从健康人血液中直接提取的乙肝表面抗体,在婴儿出生后应尽早把这种抗体直接注射到婴儿体内,可以立即清除或中和从母血污染进入婴儿体内的乙肝病毒,在乙肝疫苗发挥作用之前起到预防乙肝病毒感染的作用。

因此越早使用越好,最好在出生12小时以内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注射的剂量是100单位或200单位。这种乙肝免疫球蛋白+乙肝疫苗联合免疫的方法可使乙肝母婴阻断率提高至95%。

阻断乙肝母婴传播的主要措施

乙肝免疫球蛋白(被动免疫)+乙肝疫苗(主动免疫)这种联合免疫的方法是乙肝母婴传播阻断的主要措施。但是,一些高病毒复制的乙肝妈妈所生后代尽管采用了这两项措施,仍然有10%左右的后代免疫失败,感染了乙肝病毒。这是为什么呢?

医生们发现,这些母婴阻断失败的母亲体内病毒复制都非常活跃,血清乙肝病毒DNA水平大多在10的6次方以上,而且病毒复制水平越高,母婴阻断失败的风险越大。

医生们还发现,这些母婴阻断失败的新生儿实际上在还没有出生时就已经被妈妈体内的病毒所感染,感染的时间大多在怀孕28周以后,越接近分娩的妊娠晚期宫内感染率越高。这是因为怀孕的中晚期,随着胎儿生长,胎膜逐渐变薄,胎盘上绒毛的毛细血管膜通透性增高,这种变化有利于胎儿得到更多的营养供应,但同时也削弱了胎盘的屏障作用,使乙肝病毒容易逐层向胎侧面感染,最终突破胎盘屏障,感染胎儿。

由于在胎儿期就已经被感染,因此,出生后接种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当然为时已晚。那么,对待这些病毒复制水平很高的已经女性就要采用更严格的母婴阻断方法,妊娠晚期服用抗病毒药物。

措施之三:高病毒复制的乙肝妈妈在怀孕24±28周开始服用替诺福韦、替比夫定或拉米夫定加强母婴阻断,产后1~3个月内停药。胎儿在母亲体内发育到7个月(28周)左右重要器官已经基本发育完善,而妊娠晚期是乙肝病毒宫内感染的高危险时期,宫内感染的风险与母亲体内HBV DNA水平密切相关。因此,妊娠晚期服用拉米夫定可降低母亲体内HBV DNA水平,减少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风险,而且对胎儿发育影响不大。

采取了这三项母婴阻断措施以后,99%以上的乙肝妈妈都可以生出健康宝宝。

(0)

相关推荐

  • 止痛药需要按时服药吗?

    腰疼首先要检查出来原因,是劳累导致的,还是某些疾病引起的,老年人出现腰痛,这个可能是腰椎的骨质增生,滑脱,或者是椎间盘突出,也可能是腰椎退行性改变,疼痛明显可以吃一些芬必得暂时止痛…

    12-23
    12
  • 胆结石手术后注意事项有哪些

    胆结石的病情,如果出现很严重的状况的话,是必须要通过手术治疗,才能彻底康复的。手术治疗之后的保养十分重要。很多的患者出现的术后不适症状,就是因为术后的饮食不合理造成的病症。一般术后…

    08-15
    16
  • 中药秋海棠茎叶怎么吃/服用-别名-性味归经

    《中药大辞典》:秋海棠茎叶 拼音Qiū Hǎi Tánɡ Jīnɡ Yè 出处《陆川本草》 来源为秋海棠科植物秋海棠的茎叶。 性味《陆川本草》:"味酸…

    12-26
    43
  • 双顶径是什么意思

    双顶径是什么意思:   双顶径指的是胎儿头部的直径。一般双顶径随着孕周发生变化,如果按月份的话。比如怀孕三个月双顶径的长度一般是三点几公分,4个月是四点几公分,这是有一定规律的。按…

    11-09
    8
  • 月经前子宫内膜多厚算正常

    月经前子宫内膜多厚算正常:   月经前子宫内膜厚度并没有固定数值。子宫内膜在整个月经周期是有厚有薄。在月经的初期,随着月经的来潮,内膜的脱落,子宫内膜处在一个最薄的状态,到了排卵期…

    10-21
    12
  • 什么是慢性胃炎

    慢性胃炎是什么:   慢性胃炎主要是指胃黏膜发生慢性炎症性改变。   慢性胃炎发病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药物副作用、不良饮食、生活习惯等都可引起慢性胃炎。   慢性胃…

    11-10
    11
  • 溃疡性结肠炎首选药是什么

    溃疡性结肠炎首选药是什么:   溃疡性结肠炎根据症状分为轻中重三大类,主要症状包括腹泻的次数、是否合并发烧、贫血、动态红细胞沉降率等指标分为轻中重三大类。   轻型患者首选药物是以…

    11-13
    8
  • 肾结核有哪些症状

    肾结核的症状主要表现是尿频、尿急、血尿等,肾脏结核出现结核破坏以后,脓液或坏死组织会顺着尿液逐渐排出到输尿管、膀胱、前列腺,结核侵犯到患者的这个膀胱以后,膀胱挛缩,出现膀胱容量非常…

    10-02
    13
  • 麻醉可能伤害幼儿大脑

    新华社华盛顿12月14日电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14日警告说,孕妇或儿童多次或长时间(超过3个小时)使用全身麻醉或镇静药物,可能会伤害孕妇所怀胎儿或3岁以下儿童的大脑。 美药管局在综…

    11-25
    15
  • 镶牙前的注意事项

    镶牙前的注意事项:   镶牙的时候,牙科医生会进行详细的全口检查,制定周全的镶牙修复计划。   首先,需要补牙、洁牙,拔除不能保留的牙根、松动牙,去除可能的骨尖、骨刺,治疗牙龈炎、…

    12-09
    19
  • 过敏性紫癜必须吃激素吗

    过敏性紫癜是一种常常发生在幼儿阶段的疾病,很多家长为此感到十分苦恼,关于这种疾病,一般来说是采取激素药物来治疗的,但只能起到缓解的作用,并不能根治。我们都知道激素类药物的副作用很大…

    11-22
    13
  • 如何治疗黄褐斑

    如何治疗黄褐斑:   黄褐斑的治疗是皮肤科比较困难、比较复杂的一个问题。首先我们要区分黄褐斑的类型,黄褐斑分成了色素型和血管型,还有中间偏色素,中间偏血管四个类型。如果说是我们拿一…

    11-19
    12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