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跟疼痛是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症状,引起这种症状的原因比较多,比如骨质增生、跖筋膜炎等;如果是老年人足跟疼痛时,要警惕是否是跟垫痛;穿高跟鞋的女性出现足跟痛时,可能是根骨后滑囊炎;8~12岁男孩足跟痛时,可能是跟骨骨突炎。
足跟疼痛是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症状,常常在过度劳累、长时间运动时加重;当足跟疼痛严重时,患者都不敢下地走路,严重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想要缓解足跟疼痛的症状,首先要了解引起足跟疼痛的原因,才能对症治疗。那么,足跟痛的病因有哪些?
1、骨质增生
随着年龄的增长,跟骨出现退行性改变的时候,就容易在跟骨出现骨质增生,也就是常说的骨刺。骨刺长期存在,而且跟部承重比较大的时候,患者的足跟就会出现无菌性的炎症,这时候足跟就会有疼痛症状出现。
2、跖筋膜炎
这也是导致足跟疼痛比较常见的原因,一般长期站立的人或者需要长时间行走的人,出现这种疾病的可能性会更大一些。主要是这类人群足跟的负重太大,可能会导致筋膜纤维断裂,就会引起这种疾病。如果能垫高足跟,减轻跟腱对跟骨的拉力,就可以让症状得到缓解。
3、跟垫痛
这种疾病常常出现在老年人身上,因为人到老年后,跟垫的弹力下降,这时候就会导致跟骨在没有跟垫的情况下承担身体的重量,时间长了就会有瘢痕和钙质沉积,这时候就会引起足跟疼痛。
4、跟骨后滑囊炎
比较爱穿高跟鞋的女性容易出现这种疾病,因为长时间穿高跟皮鞋,尤其是不合适的高跟皮鞋时,会导致跟腱和皮肤之间的滑囊被皮鞋磨损,严重时就会出现滑膜炎。此时患者不但会有局部肿胀的症状,而且还会有压痛感,所以走路时会有足跟疼痛症状。
5、跟骨骨突炎
8~12岁的男孩出现这种疾病的可能性会大一些,主要是孩子处在发育过程中,骨骺还没有愈合,长时间受到肌腱的牵拉,就可能会引起这种疾病。此时患者跟腱附着点下方会有疼痛感,尤其是在跑步或足尖站立的时候疼痛加重,当骨骺愈合后,症状可以减轻或者消失。
足跟痛的病因有哪些相关阅读
足跟痛治疗
足跟痛治疗:
足跟痛在治疗期间的注意事项包括:
第一,尽量避免穿软的、薄的布鞋。可以在鞋里放置比较厚的鞋垫,也可以在足跟负重的位置挖个洞,减少足跟的负重。
第二,做脚底蹬踏运动,可以增强折筋膜的张力,改善其抗劳损的能力,减轻局部的炎症。
第三,温水泡脚,有条件可以辅以理疗,或者配以中药汤剂外洗。
第四,当足跟痛持续疼痛时,可以口服一些非甾体的镇痛药。
如果这些保守治疗都没有好的效果,还可以选择做闭合的针刀治疗,针刀治疗是一种比较好的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