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饮食注意

乙肝患者的饮食注意事项:首先要注意一下不要吃那些辛辣的食物,否则会引起湿热以及肝胆气虚等等不良症状;其次就是避免吸烟,香烟包含有大量的有毒物质;再者,患者不要饮酒,否则会损伤肝脏;最后,还不可以吃那些加工食品。

慢性乙型肝炎这种疾病的发生,给患者的身体健康带来了诸多不良的影响,有可能会诱发一些诸如肝硬化,甚至是肝癌等等并发症的发生,务必要趁着病情尚不严重时及早治疗。那么,乙肝患者饮食需要注意什么?下面让我们了解一下吧。
  1、忌辛辣
  对于乙肝患者来说,刺激的刺激的食物都是不可以吃的,比如辛辣食物就是其中的一种。否则,一旦患者除了辛辣食物,就会诱发一些诸如湿热,还有肝胆气虚以及消化功能紊乱等等不良症状的发生,从而给自己的身体健康带来了诸多不良的影响。
  2、避免吸烟
  抽烟是一种不良生活习惯,对于人体的健康影响很大。究其因,香烟中富含大量有毒物质,而这些物质对于人体肝脏存在十分大的损害,甚至还会抑制肝细胞能够再生。因此,乙肝患者务必要积极进行戒烟。
  3、避免饮酒
  喝酒也是一种不良嗜好,对于人体的刺激是比较大的,尤其是对于病人来说,更是如此。通常来说,70%的酒精,都需要借助患者的肝脏来进行代谢,而酒精这种物质的存在,会导致患者的肝细胞正常酶系统受到影响,甚至还会直接到患者的肝细胞受到伤害,引起肝细胞坏死。除此以外,喝酒这种行为,也会导致乙肝出现复发,又或者是病情加重。
  4、少吃加工食品
  加工食品,对于人体的危害性还是比较大的,对于病人来说,更是如此。因此,建议乙肝患者务必要少吃一些含有添加剂成分的食物,比如不要穿那些罐头和瓶装饮料。究其因,这些视频中含有大量的防腐剂成分,对于患者的肝脏影响很大,通常长期食用就会导致患者的肝脏受到损伤。

乙肝饮食注意相关阅读

乙肝五项3个抗体阳性是乙肝恢复期吗

乙肝表面抗体属于“中和抗体”,可以直接将病毒抗原“中和”掉,使乙肝病毒抗原失去侵入肝细胞的能力,接种过乙肝疫苗,或者感染过乙肝病毒两种途径都可以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表面抗体。

但两种途径产生的抗体有所不同。因为乙肝疫苗的成分中只含有表面抗原基因中的某些成分,所以只能刺激机体产生表面抗体,而不会出现乙肝病毒的e抗体或/和核心抗体;而感染病毒后产生的抗体是由侵入体内乙肝病毒的3种抗原成分同时刺激机体产生的抗体(乙肝病毒表面抗体、e抗体、核心抗体)。

那么,体内检测出3种抗体或其中的一两种,就是乙肝病毒感染的“恢复期”吗?这句话只说对了一半,乙肝病毒感染是正确的,但不能确实是否为“恢复期”。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用流行性腮腺炎这个病来举例吧!

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期间,大约有1/3的孩子不得病,只是隐性感染了一下,没有出现任何症状。但所有被感染的孩子体内都能检测得到流行性腮腺炎抗体。对于出现腮腺肿大、发热等临床症状的孩子,产生抗体后疾病逐渐好转,我们说他处于流行性腮腺炎的恢复期,对吧!对于那1/3没有任何症状的孩子,因为抵抗力强,虽然体内由于暂时性感染,也产生了抗体,但没有出现任何症状,我们肯定不能说他得了病,对吧!没病,就无从说是“恢复期”。

乙肝病毒感染的道理也是同样的。如果感染了乙肝病毒,出现了肝功能异常,然后肝功能恢复,产生抗体,我们可以说是恢复期。如果感染了病毒,或因被感染者有抗体或打过疫苗,或因抵抗力强,虽然被病毒感染,但病毒连肝脏的边都没沾着,刚刚入血就被消灭,产生了3种抗体或其中的一两种,肝脏根本没病,从何来“恢复”呢?

所以,接种过或没有接种过疫苗者,如果除了乙肝病毒表面抗体以外,又检测到乙肝病毒的e抗体或/和核心抗体,只能说是被乙肝病毒感染。如果出现了肝功能异常,则可以说是恢复期;如果根本没有症状,也没有肝功能异常,那就像隐性感染了流行性腮腺炎病毒一样,只是隐性感染,和打了一次疫苗一样,根本没有得过病,也不能算什么恢复期。

因此,只对着网上贴着的乙肝五项大表来评估乙肝五项的检测结果,往往是错误的,还需要结合肝功能、乙肝病毒复制指标(HBVDNA)等结果,才能获得比较准确的评估。

乙肝妈妈的孩子是否要选择“五联疫苗”

所谓“五联疫苗”全称为“吸附无细胞百白破、灭活脊髓灰质炎和b型流感嗜血杆菌(结合)联合疫苗”(简称:DTaP-IPV/Hib五联疫苗),由法国赛诺菲巴斯德公司生产,可以预防百日咳、白喉、破伤风、脊髓灰质炎和b型流感嗜血杆菌5种疾病。

2010年,DTaP-IPV/Hib五联疫苗在我国被批准上市,全程免疫共接种4次,包括基础免疫3次(2-3-4月龄或3-4-5月龄),加强免疫1次(18~20月龄),免疫力可维持4~12年。但是,如果分别接种百白破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和b型流感嗜血杆菌疫苗,共需要接种11次或12次(其中7次或8次注射接种,4次口服接种)。

相比之下,接种次数明显减少,而且其中的脊髓灰质炎疫苗为灭活疫苗,不会导致“疫苗相关性麻痹病”,因此,DTaP-IPV/Hib五联疫苗确实有很大的优势。但是,这种DTaP-IPV/Hib五联疫苗的价格很贵,属于二类疫苗,全程4针需要大约两三千元,而分别接种百白破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和b型流感嗜血杆菌疫苗。

其中百白破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属于一类疫苗,是国家免费的,只有b型流感嗜血杆菌疫苗属于二类疫苗,需要自己花钱,接种3次或4次,花费大约为300~800元不等。因此,是否选择DTaP-IPV/Hib五联疫苗要根据家庭经济情况来决定。

儿童慢性乙型肝炎如何治疗

儿童慢性乙肝病毒感染通常属于免疫耐受期,绝大多数肝功能正常,无明显症状,肝脏组织学损害极小,肝病进展的风险也很低,而且治疗效果差且长期治疗存在耐药的风险,因此大多不主张过早开始治疗。

但是,少数儿童,尤其是有乙肝肝硬化和肝癌家族史者,可能较早地出现肝功能异常,肝病进展,甚至发展成肝硬化。这种情况还是需要及时治疗的。

以往,干扰素、拉米夫定和阿德福韦在儿童中获得了一些安全性和有效性的数据,证明其疗效和安全性与成人相似。但不建议1岁以内的婴儿使用干扰素治疗;而拉米夫定长期应用容易耐药。

最近,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已经批准替诺福韦用于12岁以上的青少年,恩替卡韦用于2岁以上的儿童。因此,世界卫生组织推荐2岁以上需要治疗的儿童慢性乙型肝炎使用恩替卡韦治疗。

12岁以上的青少年体重在35 kg以上者,替诺福韦的用量与成人一样,为每日300 mg。2岁以上的儿童体重在30 kg以上者,恩替卡韦的用量与成人一样,为每天0.5mg。

在国外,恩替卡韦口服液已经上市,10 ml的剂量为0.5 mg。而我国还没有恩替卡韦口服液,只能用成人服用的片剂。

乙肝肝硬化患者抗病毒治疗会好转吗

有些乙型肝炎患者的病情已经发展为肝硬化。这些患者常对治疗失去信心,认为抗病毒治疗已经为时过晚。其实,无论是否发展到肝硬化,抗病毒治疗一方面可阻止病毒对肝脏造成进一步伤害,另一方面也可促进肝损伤恢复,减轻肝纤维化。

近年来上市的核苷(酸)类抗病毒药物不仅能缓解肝硬化患者的病情,而且还很安全。早在1996年,国外就有人用这类药物治疗肝硬化患者,并达到较好的疗效。近年来国内外医生对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抗病毒治疗的研究均取得了较大进展并积累了更多经验。我国拉米夫定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研究结果表明,长期保持病毒抑制状态的患者9年后肝穿刺检查,以前的肝纤维化明显好转。

国外一些研究也证实,一些准备接受肝移植的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在手术前接受了抗乙肝病毒药物治疗,有2/3的患者肝功能明显好转,甚至达到了暂缓手术的效果。因此,肝硬化患者在医生的指导和监测下进行有效的抗病毒治疗,可达到缓解病情,逆转肝纤维化,减少肝移植手术需求的良好效果。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核苷(酸)类药物可以有效地阻止乙型肝炎患者肝硬化的进展,改善肝脏纤维化,而且安全性好。因此,我国2015年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和目前各国指南均建议:对于乙型肝炎肝硬化的患者无论其ALT和HBeAg的情况如何,只要在血液中能够检测到HBV DNA,就应该开始抗病毒治疗。

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服用核苷(酸)类药物治疗是长期的,甚至是终生服药。这是因为停药后反弹所导致肝病复发的病情轻重与治疗前肝脏的基础密切相关。治疗前肝损害较轻的患者停药后若发生反弹,一般不会导致肝衰竭。而肝硬化患者的肝细胞已经遭到了严重的破坏,肝小叶结构紊乱,纤维组织增生多,尽管抗病毒治疗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肝细胞功能,减轻肝纤维化,但是,肝脏已经很难完全恢复正常。

一旦停药后肝病复发,肝脏将不可避免地再次受到重创,患者将面临肝衰竭的威胁。因此,肝硬化患者不能轻易停用抗病毒药物,需要长期乃至终生治疗。肝硬化患者抗病毒治疗可以阻止肝病进展,但仍有肝细胞癌发生的风险。在长期治疗期间,尽管病情缓解,也不能放松对肝细胞癌的监测。

口服抗病毒药的乙肝男性影响生育吗

乙肝口服抗病毒药物也是我们常说的核苷(酸)类药物。这些药物在女性生育期间的安全性有差别。在全球各国的乙肝治疗指南中,拉米夫定、替比夫定和替诺福韦可以在妊娠期间服用,而恩替卡韦和阿德福韦不建议在妊娠期间使用。但对于男性生育没有限制。

可怪事偏偏总出现在我国。我国一些医生不知道依据什么,常常告诉男性病人服用核苷(酸)类药物治疗期间妻子不能生育。害得许多男性因为结婚生育而不敢服药治疗,还有一些正在服药治疗的男性为了妻子生育而停药,导致疾病加重。为此,我查阅大量国内外文献和各国的乙肝指南,证明男性生育期间服用治疗乙肝的核苷(酸)类药物妻子可以生育,还写了许多博客,告诉男性乙肝患者不要因为生育延误治疗,不要随便停药,男性患者在治疗期间妻子可以正常生育。

自从1999年第一个治疗乙肝的核苷(酸)类药物在我国上市,已经有16年多了。这些药物在国外上市的时间更早。如果有证据表明这些药物可以危害男性生育,医学文献早就可以查到相关报道,对药物安全性非常敏感的美国FDA也早会通报。没有任何证据表明,乙肝男性在生育期间不能服用核苷(酸)类药物治疗。可是,我国的一些医生总是会杜撰出口服抗病毒药的乙肝男性不能生育的一些理由:“导致畸形”、“杀害精子”、“破坏染色体”……。

为了这些中国特色的医生,2015年我国再次更新的《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中不得不把男性抗病毒治疗期间的生育问题写入指南。这是全球各国指南中绝无仅有的。我国2015年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可指出:“应用干扰素α治疗的男性患者,应在停药后6个月方可考虑生育;应用核苷(酸)类抗病毒治疗的男性患者,目前尚无证据表明核苷(酸)类的治疗对精子的不良影响,可在与患者充分沟通的前提下考虑生育。”看到指南中的意见,我高兴极了,心想:这回不用我反复和病人讲解,劝男性病人不要因妻子生育停药,劝需要治疗的男性及时治疗。

(0)

相关推荐

  • 打了乙肝疫苗还会感染乙肝吗

    注射了乙肝疫苗以后,还会有一定的几率感染乙肝。乙肝疫苗只能够起到一定的防护作用,并不能够对乙肝病毒起到切断的效果。同时,还可以采用阻断血液传播的方式以及阻断性传播的方式来避免病毒的…

    11-02
    10
  • 乙肝是遗传病吗

    乙型肝炎简称乙肝,是一种发生于肝脏部位的疾病,属于传染病,但是不会遗传,多数人以为乙肝是由母亲传播给胎儿的,属于是母婴的垂直传播,然后就认为是传染病,要不就是认为家里有其他的患者,…

    08-20
    12
  • 丙肝和乙肝的区别

    丙肝和乙肝的区别:   丙肝和乙肝两者是有区别的,前者是由丙肝病毒引起来,后者是乙肝病毒引起来。从症状上来说,丙肝的临床症状不明显,主要的是疲劳,全身乏力等,乙肝的症状比较多,黄疸…

    09-09
    14
  • 大三阳乙肝是遗传吗

    大三阳乙肝并不是一种遗传疾病,并不会因为父母双方出现乙肝而具有遗传性。但这类疾病会通过母婴的方式进行传播,会因为脐带血中含有病毒而增加传染的概率,为了避免乙肝病毒的传染,可以通过注…

    12-16
    13
  • 乙肝小三阳如何预防

    每一个人都不希望自己出现乙肝小三阳,当然其他的疾病也是想要远离的,想要预防乙肝小三阳出现就需要定期检查身体,做好饮食方面的调节,注意好好休息,正规输血,最好不要打耳洞或者纹眉,这样…

    08-20
    16
  • 乙肝怀孕会传染宝宝吗

    乙肝有很大的概率会通过母婴传播。但是近几年来,有了非常有效的母婴阻断的一套策略。如果有乙肝的女性在生育前就知道自己有乙肝,而且在正规医院的产科进行产检。通过母婴阻断之后,生出来的宝…

    11-20
    9
  • 查乙肝抗体需要空腹吗

    进行乙肝抗体检查的时候,是不用采用空腹的方式。但在进行肝功能检测的时候,是需要进行空腹的。检查乙肝抗体,需要进行充分的休息,并且注意日常的饮食,在非必要的时候,不要喝酒以及服用一些…

    08-20
    17
  • 乙肝病毒携带者是什么意思

    乙肝病毒携带者分两种,一种是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通常指年轻的处于乙肝免疫耐受状态的表面抗原,表面E抗原阳性和乙肝病毒DNA阳性者。另外一种是非活动性表面抗原携带者。指表面抗原阳性,…

    08-13
    12
  • 乙肝指标参考值

    乙肝指标参考值可以作为诊断病情的标准。其中乙肝表面抗原参考值为0-0.5ng/ml,阳性表示属于乙肝病毒感染者。乙肝表面抗体参考值范围为0-10mlu/ml,阳性说明乙肝已痊愈或已…

    12-15
    17
  • 乙肝小三阳会传染吗

    乙肝小三阳会传染吗:   乙肝“小三阳”是指在乙肝的“两对半”检查的五项指标中,表面抗原(HBsAg)、E抗体(HBeAb)和核心抗体(HBcAb)检测均是阳性。小三阳是否会传染需…

    09-13
    15
  • 早产儿和低体重儿如何接种乙肝疫苗

    早产儿和低体重儿因各个器官和生理功能发育不成熟,免疫系统功能也尚未发育健全,对乙肝疫苗的答率较低。美国提出的免疫策略是:对于母亲HBsAg 阴性的早产儿,如果出生体重<200…

    11-01
    18
  • 乙肝病毒携带者能治好吗

    乙肝病毒携带者能治好吗:   乙肝携带者是指人感染了乙肝病毒,通过抽血化验乙肝病毒的血清的标志物,乙肝表面抗原是阳性,还没有出现临床的感觉和症状,还没有引起肝功能的损伤。人体对乙肝…

    12-10
    32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