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跟痛是如何形成的

足跟痛症是以足跟部疼痛而命名的疾病,是指跟骨结节周围由慢性劳损所引起的以疼痛及行走困难为主的病症,常伴有跟骨结节部骨刺形成,本病多见于40~60岁的中老年及肥胖之人。

【解剖生理】

跟骨近似长方形,是人体负重的主要部分,在人体站立时至少有50%的体重需要跟骨与距骨来负担。为了行走和吸收震荡,足部形成了内、外二个纵弓和一个横弓,内纵弓较高,由跟骨、距骨、舟骨、楔骨和一、二、三跖骨组成,外纵弓较低,由跟骨、骰骨和四、五跖骨组成。在足的前部,三个楔骨和五个跖骨基底部背宽阳窄呈拱桥式排列,组成所谓横弓。足弓能起弹簧作用,以缓冲人在行走、跳跃及跑步时所产生的震荡。

跟骨与距骨组成纵弓的后臂,以负重为主。通过跟距关节可使足有内翻、外翻或外展、外旋的作用,以适应在凸凹不平的道路上行走,跟骨结节为跟腱附着处,其上缘与跟距关节面成30°~45°的结节关节角(贝累氏角),为跟距关系的一个重要标志。此角常因跟骨骨折而减小、消失或成负角,从而减弱腓肠肌的力量及足的弹簧作用。

足底是三点负重,足跟部负重约50%,拇趾和小趾球部联合负重约50%。由于第一跖骨一般比其他跖骨长,而且还有二个子骨垫在它的头下,因而拇趾球部的负重比小趾球部为多。

跟骨体的后面呈卵圆形隆起,分上、中、下三部分。上部光滑;中部为跟腱起止部,跟腱止点上方的前方与后方均有小的滑囊;下部移行于跟骨结节,有拇展肌、趾短屈肌及距腱膜附着,起维持足弓的作用。跟骨结节的下方亦有滑囊存在。足跟部皮肤是人体中最厚的部位,其皮下组织由弹力纤维和致密而发达的脂肪构成,又称脂肪垫。

跖筋膜呈三角形,后端狭窄,厚约2mm左右。起自跟骨结节内侧突的前方,其深面与趾短屈肌密切结合,向前逐渐增宽、变薄,于跖骨头处分成五束,分别伸向1~5趾,止于足底前端皮肤和移行于各趾腱鞘。跖腱膜有保护足底肌肉、肌腿、支持足弓等作用。

【病因病机】

(一)跟腱止点滑囊炎:主要因穿鞋摩擦所致,尤其是女性经常穿高跟鞋,鞋的后面与跟骨结节之间反复摩擦,导致跟骨结节处滑囊发生慢性无菌性炎症,使滑囊增大,囊壁增厚,发生本病。

(二)跟骨下脂肪垫炎:一般患者有外伤史,多因走路时不小心,足跟部被高低不平的路面或小石子路伤,引起跟骨负重点下方脂肪组织损伤,局部充血、水肿、增生。

(三)跟骨骨骺炎:本症只发生于跟骨骨骺出现到闭合这段时间内,跟骨第二骨化中心从6~7岁出现,13~14岁逐渐闭合,所以本病多发生在少年发育生长期。

(四)跖筋膜炎:本病因长期的职业关系站立在硬地面工作,或因扁平足,使距腱膜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在其起点处因反复牵拉发生充血、渗出,日久则骨质增生,形成骨刺。

(五)肾虚性跟痛症:年老体弱或久病卧床,肾气虚衰,则骨萎筋弛,现代医学认为久病卧床,足跟部因不经常负重而发生退行性变,皮肤变薄,跟下脂肪垫部分萎缩,骨骼发生脱钙变化而致。

足跟痛是如何形成的相关阅读

足跟痛是怎么回事

足跟痛是怎么回事:
  日常生活中,常常提起的足跟痛在临床上也叫跟痛症,是一种常见的多发病,可以表现为一侧的足跟疼痛,也可以双侧同时出现。发作时可以不红不肿,但行走不便。
  具体定义是由于足跟的骨关节、滑囊、筋膜等处的病变引起的。常见的有折筋膜炎,指病人晨起下床或者长时间休息之后站立,迈出第一步的时疼痛明显。虽行走数步之后疼痛有所缓解,但随着步行的时间增长,或者站立的时间延长,疼痛又再次加重。还有两种情况是足跟垫的萎缩、跟骨的应力性骨折引起的跟痛症。

足跟痛治疗

足跟痛治疗:
  足跟痛在治疗期间的注意事项包括:
  第一,尽量避免穿软的、薄的布鞋。可以在鞋里放置比较厚的鞋垫,也可以在足跟负重的位置挖个洞,减少足跟的负重。
  第二,做脚底蹬踏运动,可以增强折筋膜的张力,改善其抗劳损的能力,减轻局部的炎症。
  第三,温水泡脚,有条件可以辅以理疗,或者配以中药汤剂外洗。
  第四,当足跟痛持续疼痛时,可以口服一些非甾体的镇痛药。
  如果这些保守治疗都没有好的效果,还可以选择做闭合的针刀治疗,针刀治疗是一种比较好的治疗方法。

(0)

相关推荐

  • 足跟痛是如何形成的

    足跟痛症是以足跟部疼痛而命名的疾病,是指跟骨结节周围由慢性劳损所引起的以疼痛及行走困难为主的病症,常伴有跟骨结节部骨刺形成,本病多见于40~60岁的中老年及肥胖之人。 【解剖生理】…

    10-25
    17
  • 足跟痛贴什么膏药比较好

    我们经常会出现足跟痛的问题,但是却经常忽视,这就需要我们自己注意,足跟疼痛长期下来,对于身体的负担是比较严重的,所以我们可以选择使用膏药,像是通络祛痛膏、虎骨麝香、虎骨止痛膏、足跟…

    12-16
    28
  • 足跟痛好了会复发吗

    足跟痛好了也会容易反复,所以要注意做好预防,平时要多休息,要选择合适自己的鞋子。可以每天坚持每天用热水泡脚,进行足部按摩。另外平时要注意适当的增肌运动,控制好自己的体重,这样全面的…

    12-19
    13
  • 足跟痛治疗有哪些

    足跟痛治疗有哪些:   在治疗期间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尽量避免穿软的、薄的布鞋。再就是可以在鞋里放置比较厚的鞋垫,也可以在足跟负重的位置挖个洞,减少足跟的负重。还可以经常做…

    12-12
    17
  • 女人左脚后跟疼原因

    女人左脚后跟疼的原因主要包括韧带发炎、骨质疏松、跟骨后滑囊炎、跖筋膜炎以及跟垫痛。如果说女性朋友遇到这种情况,首先需要搞清楚具体的发病原因,这样才能有针对性的治疗。 脚后跟是人体最…

    12-02
    8
  • 脚疼怎么办

    长时间的站立或行走会导致脚部的血液循环不畅,从而引发脚疼的情况,针对这种脚疼的病情,患者可以采取将脚部抬高的方法,来改善血液的循环,也可以在晚上的时候进行盐水泡脚,进行关节的放松。…

    11-29
    14
  • 足跟痛如何热敷

    足跟痛发病时会有疼痛感,但是却不不红不肿,会影响正常的行走,所以说要及时的进行治疗,可以通过热敷缓解不适感。一般采用干热敷法与湿热敷法进行,要注意掌握好温度,不能伤到皮肤。通过热敷…

    11-21
    22
  • 足跟痛治疗有哪些

    足跟痛治疗有哪些:   在治疗期间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尽量避免穿软的、薄的布鞋。再就是可以在鞋里放置比较厚的鞋垫,也可以在足跟负重的位置挖个洞,减少足跟的负重。还可以经常做…

    11-28
    8
  • 脚疼怎么办

    长时间的站立或行走会导致脚部的血液循环不畅,从而引发脚疼的情况,针对这种脚疼的病情,患者可以采取将脚部抬高的方法,来改善血液的循环,也可以在晚上的时候进行盐水泡脚,进行关节的放松。…

    12-01
    19
  • 足跟痛中草药足浴方

    老人年纪大了,身体毛病比较多,这里会痛、那里也会痛,其中,足跟痛是常见的毛病,老人如果长时间站立或者行走,就会感觉足跟底部会疼痛,久坐突然起立也会感到疼痛,严重的甚至脚跟都不敢着地…

    10-28
    9
  • 足跟痛怎么治疗

    足跟痛发作时会出现各种不同的疼痛感,需要全面进行治疗,可以通过药物治疗,小针刀治疗,物理治疗与注射治疗。在治疗时也要注意做好护理工作,要选择穿轻软合适的鞋子,控制好体重,坚持足部锻…

    11-28
    12
  • 足跟痛中医怎么治疗

    患者出现足跟痛的情况后,可以采取中医治疗方法,其中主要包括艾草泡脚、按摩穴位、药浸法和尿渍法。大多数患者通过以上这些方法都可以有效的改善和治愈足跟痛的情况,但是需要坚持使用才会有明…

    11-28
    21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