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管狭窄症术后的锻炼,要注意循序渐进,要逐渐的开始增加训练的量。就是做拔完引流管之后,要根据医嘱及时的下地活动,扶着助步器,佩戴腰围支具,进行逐渐的下地活动,加强功能锻炼,有利于避免肌肉的萎缩,减少下肢血栓的形成,避免一些心脑血管事件的意外,同时有助于神经的恢复。手术三个月后,去掉腰围支具下地训练。训练和术前一样,进行主动的腰背肌的功能锻炼,这是非常重要的。对于腰椎的稳定性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无论在术前还是术后,但这个问题容易被患者忽视。
腰椎管狭窄术后该怎么锻炼相关阅读
怎么治疗椎管狭窄
怎么治疗椎管狭窄:
腰椎管狭窄多为退行性椎管狭窄,主要多发为中老年人。病人往往有腰痛多年,后出现一侧或双侧下肢痛,每因站立或行走后疼痛加重,常常伴有感觉异常。病人活动行走后,除了有疼痛麻木的症状外,亦可因步行距离增加而感小腿乏力,此类症状可因休修下蹲而缓解,再度行走活动又复出现。
一般年龄较大的采用非手术治疗方法为主的,如:卧床休息,物理治疗,如果疼痛较为严重,可以口服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洛索洛芬钠、塞来昔布等;还可以针灸、按摩、热敷,但平时应多注意保暖,避免受凉,受凉后会使局部肌肉收缩痉挛而加重症状。如果患者较为年轻且无基础疾病或基础疾病得到有效控制,通过保守治疗无效的腰骶部疼痛较重,有明显的间歇性跛行,通过磁共振或CT检查,可发现椎管狭窄严重的患者,则进行手术治疗。手术治疗越早越好,减少神经受压的时间有利于神经的恢复。
椎管狭窄的病因
椎管狭窄的病因:
椎管狭窄可以发生于颈椎,胸椎及腰椎,常见的是颈椎及腰椎,病因主要有先天性因素和后天性因素,后天因素比较多见的原因,先天性因素主要是包括椎板增厚及膝关节肥大,后天性因素原因比较多,可能与椎间盘突出,黄韧带肥厚,腰椎滑脱,骨质增生等原因引起的。
另外,腰椎骨折治疗不及时或骨折压缩严重,导致脊柱畸形,也可以导致椎管的狭窄,脊柱的结核和肿瘤,可以破坏骨质,压迫神经及脊髓,引起椎管的狭窄,出现椎管狭窄以后,需要根据具体表现进行针对性治疗,如果症状比较轻微,可以佩戴腰围,做一下理疗,加强脊柱周围肌肉锻炼,增强脊柱稳定性。
平时不要负重行走,避免劳累,如果椎管狭窄压迫马尾神经,引起大小便失禁或严重影响正常生活,可以考虑手术治疗。
椎管狭窄锻炼方法
椎管狭窄锻炼方法:
椎管狭窄的锻炼主要是指的在缓解期的锻炼,如果在急性期,由于局部的神经根或者脊髓的水肿,锻炼会加重疼痛和下肢的麻木,是需要绝对卧床休息的,椎管狭窄缓解期,具体的锻炼方法,可以采取小燕飞进行背部肌肉锻炼,以增强腰椎的稳定性,一般采取俯卧位,腹部着地,四肢头部向上抬起。
另外也可以采取拱桥式的锻炼,一般仰卧在床上或者地面,髋关节和膝关节屈曲,双脚和双肘部着地,小腿与地面或者床垂直,将腹部上抬,还有直腿抬高进行锻炼,主要是增加股四头肌的肌肉力量,一般平卧在床上,双腿伸直,交替的抬高和放下反复进行,主要是防止神经根的粘连,锻炼应该循序渐进,避免暴力,最好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锻炼,如果是有严重的间歇性跛行和肌肉萎缩的情况,建议早期采取手术治疗。
椎管狭窄的治疗方法
椎管狭窄的治疗方法:
腰椎管狭窄症是我们临床上常见的,以中老年发病比较多的一个疾病。它的主要的症状是腰痛,伴有下肢的放射痛,另外一个是间歇性跛行,比如走一段时间以后,腰腿痛的症状加重,必须得蹲下来歇一歇或者是坐下来歇一歇,症状才能够出现改善。那么腰椎管狭窄症的治疗,一个是药物治疗,包括非甾体类的消炎镇痛药,比如说是扶他林或者是芬必得片,它的主要作用是消除炎症,消除神经根的炎症反应和水肿。中药可以用活血止痛、通络的中成药,包括大活络丹,我们还可以配合活血止痛的外用药,比如狗皮膏或者是活血止痛膏。
对于症状比较重的病人,可以用一些脱水的药物,比如说是甘露醇或者是甘油果糖,还可以配合用一些小剂量的激素,比如说是地塞米松或者是甲强龙,它们的作用一个是消除神经根的炎症反应和水肿,对症状改善会有帮助。针剂我们可以用一些神经营养药,比如腺苷钴胺,它对症状改善也是会有帮助。同时,其他的治疗,我们可以配合针灸、理疗、推拿以及中药外用的治疗。对于一些症状比较重,保守治疗效果不好,有一些病人是需要手术治疗。
腰椎管狭窄症手术风险有哪些
很多患者担心腰椎管狭窄症的手术导致瘫痪,手术后一定要注意并发症的产生,一定要注意椎管内有硬膜外血肿的形成,当然我们在手术当力求止血彻底,在初次手术时,不容易损伤神经,它的安全性毋庸置疑,在极少的情况下,会发生一些神经损伤或一些感染。